第202章 明朝版隆中对-《明朝第一弄臣》
第(1/3)页
第202章明朝版隆中对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古人诚不我欺,贤侄见微知着,却是更胜古人了。..好,好”曾鉴抚掌而笑,极是欢愉。
老人的见识和判断力原本就很是强。当日候德坊的扩音装置,连制造的工匠都是不明所以,要谢宏频频解释,可曾鉴一见之下,便知究里。
另外,诸如钢琴这些谢宏来自后世的作品,曾鉴就算一时搞不懂,可稍加专研后,却都是很快弄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老人专研了一辈子手艺,天赋也不弱,又岂是寻常?所以,谢宏出流水线理念后,老人微一沉吟,就想得通透了。
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越是想得通透,反而却是震惊,曾鉴现在就是如此。
他搓着双手,连连赞叹不已:“老夫本也过圣贤书,也知道敬鬼神而远之的事理,可自从见过贤侄之后,老夫却是真心相信,这气运之果然不虚,这才有贤侄这样的天纵之才应运而生,就是星君转世,也不为过。”
事理只隔着一层窗户纸,一捅即透,可想出来的人却是极其了不起的。更何况,就算明白了事理,可没有谢宏拳打脚踢弄出来的局面,恐怕也得不到匠人们的衷心拥戴,更遑论齐心协作了。
此时,两人已经踏上了已经修好的一处望楼,这望楼共有四座,主要是作为警戒之用的。曾鉴凭栏四顾,入目的是一片忙碌景象,他更是感慨万千。
“有了这样的核心理念,更是在贤侄的引领之下,军器司日后势必光年夜,为世人所震骇,年夜明的未来也必定一片光明,老夫的忧思也就不足为道了。”
“伯父何出此言?入京前后,若没有伯父的多番襄助和维护,侄怕是下场堪虞,就算是今天的成绩,也多仗了伯父和曾年夜哥,以后更要多多聆听伯父的教诲,尤其是朝堂之上,侄完全是蒙着眼处处乱撞呢。”
在仇敌面前,谢宏张扬嚣张,可他却是盲目自年夜,反而很有自知之明,起政争,他拍马也赶不上那些老官僚。包含这次在内,他应对朝臣们步步紧逼的体例都差不多,就是把矛盾引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上解决,这才能占到上风。
所以,听曾鉴话里似有退隐之意,谢宏也是急忙出言挽留,这位老人平时不显山露水,可给他的帮忙却多,以后很多疑问也需要老人的经验来解答,更别他还是谢宏在朝堂上或者京城内,唯一的同盟了。
曾鉴颔首道:“贤侄安心,此事本是老夫几十年来孜孜以求的,如今局面刚刚打开,老夫又岂能在这个时候袖手旁观,让贤侄孤军奋战?刚刚不过是年纪年夜了,所以一时感叹罢了。为了年夜明的将来,中土的安乐,老夫自是百死不辞,定然匡助贤侄,成绩盛事。”
完,他微微一笑,又道:“不过,贤侄自己拙于朝争,其实也是妄自肤浅了,以老夫观之,贤侄不但不拙,反而应该是极为擅长才对。”
“?”被曾鉴连番奖饰,谢宏汗颜得很,正要开口辞谢,可被曾鉴突然这么一,他却是愕然了。进京之后,自己做了什么,谢宏自是心知肚明,用胡闹或者恶搞来形容,那是一点都不冤枉的。尤其是群殴事件,完全就是他心里不爽,直接乱来了。
做这些事的时候,他几多也有些算计,可是,对朝臣们真正的反应和应对,他却是估计不到的。就算两世为人,可没有那种阅历,也是无论如何都没法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的。
所以,与其兜兜绕绕的被人家绕迷糊,他干脆就直来直去了,嗯,也就是破罐子破摔的自暴自弃行为。若没有正德一心一意的力挺,他早就被人砍成肉酱了。
这样也能算是擅长朝争?曾伯父的夸奖太过火了吧?谢宏很无语。
曾鉴摆摆手,示意谢宏不要话,这才解释道:“朝堂上的争斗,和兵法是一样的。若是强弱分明,弱势一方应对的体例无非就是那几种……”
“一则,韬光养晦,以保全自身为上,然后静待时机,以作后图。这些年来,老夫用的就是这个体例,结果如何,贤侄也知道,老夫便不多言。所谓时机,原本就虚无缥缈,若是没有贤侄的呈现,老夫最终也就是郁郁而终,甚至连老夫心中的那个年夜逆不道的想法都没人知道,在史书上也许还会留下个谦和恭谨的评语,呵呵……”
曾鉴自嘲的一笑,又道:“此乃寻常之道,以此法而行很是年夜事,结果自不待言。三国时的蜀相孔明,明知蜀弱魏强,偏却频频兴兵讨伐,那位先贤恐怕就是明白了这个事理,这才明知不成为而为之罢。老夫欲行之事,逆天之处更甚昔时弱蜀攻强魏,单是韬光养护又有何用?”
曾鉴摇摇头,叹了口气,又伸出一根手指道:“二则,虚与委蛇,游走于仇敌之中,挑起仇敌矛盾,使其自相厮杀,然后从中取事。此法本是上策,欲行此法,须得有机变聪敏又善于隐忍之人,通过种种手段获取信任之后,方能入其群,而行相间之法,只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