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新厂新面貌-《明朝第一弄臣》
第(2/3)页
实际上,在军器司中,俸银过二三品官员的工匠远不止一两个,尤其是每个作坊中负责协调指导工作的头目,也就是谢宏嘴里的车间主任,这些人的俸银是最为丰厚的。
固然,待遇最高的是具备自主研能力的工匠,只可惜,让谢宏很是遗憾的是,除曾铮和董平,军器司中目前还没有这种人。
明朝的工匠的服从已经成了天而自行思考的能力却是被抑制了,董平和曾铮是因为家世好,自己又有这方面得快乐喜爱,完全不具备代表这个时代真正的工匠,都是跟后世技工差不多的存在,手艺精湛,却是没有研能力的。
何况,绝年夜大都的工匠目前也都陷入了盲目崇拜,谢宏在他们眼里也是无所不克不及的神仙中人。即即是亲眼所见,又亲手制出,对军器司的种种奇迹,他们也都是感觉匪夷所思,不克不及置信的。
钟表和八音盒这样的奇珍,每日里十个百个的生产;生产的各式乐器,几乎件件精品;就算是鲁班爷爷复生,也没有这等本领?可谢年夜人只是随意点播一二,然后教下了这个被称作流水线的工作模式,产品如同流水一般源源而出。
工匠们怎能不叹服谢宏的神通广年夜呢?又怎能不心怀敬仰呢?
对这些自内心的爱戴,谢宏有些消受不起,原本他还想强调各人的自主思考能力呢,现在看来,那些话了也是白。
谢宏在军器司也有办公室,他自己是这么称号的,不过,工匠们都把这间楼称为天工坊。
“贤侄,与寿宁侯赌斗,可有成算?”
进时,迎上来的却是曾鉴,现在老人完全不把自己当作工部尚书,十天中有六七天告病,若不是还记挂着替谢宏刺探朝堂的消息,他恨不得跟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天天就住在这里了。至少在这里,老人可以略偿心愿,看到自己无数次在梦中期盼的景象。
“伯父安心。”对京城内流言传播的度,谢宏已经习以为常了,尤其是有关于他和珍宝斋的,都是京城人最为关注的话题。
何况,在珍宝斋附近围观的闲人加上处事的原本就多,今天的事情又有国舅这样的人物进场,后面丽un院的一群莺莺燕燕更是吸引眼球,给今天的事情又抹上了一层绯让人如何能不关注?
谢宏在路上已经听到了一些议论了,都他每每都有惊人之举,闹绯闻都是一个对一群的,实在让他哭笑不得。
“侄正筹算借着这个机会把名声完全打出去呢……”
做生意不是谢宏的专长,可相关的基础理念,他是很清楚的。以军器司目前的技术优势,做普通日用品一样赚钱,好比农具,用精钢和普通铸铁制作出来的肯定不一样,无论是在工作效率上,还是使用寿命上。
可日用品的利润率低,需要的原材料和工时都很多,对社会生产力虽然有贡献,可单赚钱就远远不如了。何况,如果用到的原材料太多,有可能会被人在这方面脱手脚,所以,谢宏把珍宝斋的主营产品定位在了奢侈品上面。
从运营模式上来讲,直营也是不如代办署理分销,所以,谢宏在珍宝斋限购,只起一个旗舰店的作用,然后很快就推出了分销制度,也因此将资金的周转率年夜幅度提高。
运营奢侈品分销虽然赚钱,不过有后世理念的谢宏固然不会忘记,比这更赚钱的是年夜项目,究竟结果奢侈品的销量有限,这个时代的物流运输也没有后世便利快捷。所以,他又设立了贵宾定制,就指望着从这里赚更多的银子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