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哥的钱不是好欠的-《明朝第一弄臣》


    第(2/3)页

    “哈哈哈哈,谢宏,这就是造的桥?这样的桥能过得了三层画舫?是在戏耍本侯吗?”张鹤龄哈哈年夜笑道,他憋了半天,总算能出一口长气了。

    谢宏也不生气,笑眯眯的道:“耍猴本官却是不会,不过这桥却是没问题的,别是三层画舫,就算是五牙年夜舰,只要侯爷开得进来,一样可以从桥下过去。”

    张鹤龄不由语滞,这不过是一条人工河,别五牙年夜舰,就算是三层画舫,其实都是他胡扯的,吃不了那么深的水,走进来就触底了。

    他不知道是不是谢宏看破了这点,所以随便造了一座桥应付,心里也是念头转,急谋对策,连谢宏的讥讽都顾不上理会了。

    “三层画舫却是没有,不过上游却是停了一艘二层的,谢宏,本侯只问,若是把那船驶过来,能不克不及过得去?”张鹤龄还在思考,张松龄却得了韩文的提示,冷笑着向谢宏问道。

    韩文为这个宅子uā费了很多心思,既有了这么宽的人工河,又怎么不会条船来。

    “无妨,无妨,侯爷只管把船驶过来即是。”谢宏还是笑眯眯的模样,谁也看不出他是故玄虚还是iong有成竹。

    看了他的反应,张松龄心里有些没底,可张鹤龄子却是莽撞的,也不睬会那么多,招手唤来一个下人,低低的嘱咐了一番,然后那个下人瞪了谢宏一眼,便仓促的往上游去了。

    众人自然又是议论纷繁,虽没有人敢于断言,可任谁也不会看好谢宏。不合于没看到的时候,现在那桥就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他手艺就是再神奇,还能让船从河里飞起来,从桥上跃过去不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议论声也是逐渐增高,质疑的、幸灾乐祸的目光也不时投在谢宏身上,反却是谢宏却是丝毫漫不经心,一直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待到一艘画舫呈现在河上游的时候,议论声才消失,代之的是一阵低低的惊呼声,因为那船竟是鼓足了风帆,接着风势直冲而下,似乎要把那座桥撞塌一样。

    事实上,行船的人也就是这么筹算的,张鹤龄斜眼看着谢宏,不由狞笑作声:“谢宏,看仔细了,等那破桥断了,可别忘记的话,假一赔十,四百万两千万不要赖账,否则本侯也不是好惹的哈哈……”

    罢,他又是一阵狂笑,这画舫直冲过来,固然是他刚刚叮咛的,虽然撞上去船也难免有些损毁,不过想到谢宏吃瘪的模样,张鹤龄哪里还顾得上那点事?

    何况,那桥的主体是木制的,又不是很宽年夜,能有多结实?还不是一撞就垮了?他叮咛船开的快点,也是怕谢宏有什么诡计,只要船快,想来他也来不及用出来了吧?

    眼见着船和桥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很多人已经闭上了眼睛,只等着听到撞击时的巨响了,连张鹤龄都止住了笑声,长年夜着嘴巴等着那ji悦耳心的时刻的到来。

    “啪在这时,一直微笑着的谢宏却是有了动作,他突然轻轻拍了两下巴掌,声音不高,不过在一片寂静声中显得颇为响亮。

    也有人在留意他的动作,看到后都是心中一紧,难道真有诡计?在这样的情况下?没等他们转过下一个念头,河面上却是异变陡生。

    船,没有异样,依然飞的行驶着,如同一头野牛般,往桥上撞过去,可是,就在即将撞上的时候,目标却不见了。

    船上的人自然是吓了一跳,年夜大都人都已经准备跳河出亡了,只有张鹤龄派出的那个下人比较英勇,自力在船头,目光炯炯的看着目标——人为财死,自家侯爷许下了重酬,禁不住他不英勇。

    可是目标却突然消失了,他这已经吃的不,脚下一个不稳,差点失落到河里去。他好容易站稳了身形,四下环顾着找寻时,却现那桥不是不见了,而是突然从中间分成了两截,然后往两旁翘起,把河面让空了出来。

    他都看见了,河岸上的人自然看得更清楚,张鹤龄的下巴差点失落到地上,其他人也都是受惊不,会活动的桥,真是太神奇了

    受惊过后,转念一想,众人也都是恍然,有这样的桥,简直是无论多年夜的船都能通过了。不见那两边桥身几乎是笔挺的竖立在了河岸上吗?

    “珍宝出品,必属精品。”谢宏悠然道:“侯爷,四十万两,可不要赖账哦,须知,本官可不是好惹的。”竟是原话奉还了。

    张鹤龄脸一阵青一阵白,好容易才憋出一句话:“还有一道题目呢,且先解了再。”

    “好,好。”谢宏微笑着,那脸色就和当日他应下题目的时候一样。

    从桥上走过时,很多人还是战战兢兢的,究竟结果这桥刚刚是动过的,谁知道结实不结实,可谢宏却是第一个上了桥,并且还一直在桥中央等待着,众人自然也没什么好游移的了,过了桥自然又是一阵惊叹。

    不单能活动,还这么结实,再想谢宏那句广告词时,很多人都已经深信不疑了,甚至对最后一道题目都不觉有什么悬念了,不过是一扇窗子罢了,还能难得倒这位天下第一巧匠?

    张氏兄弟心里却是很不安,如果最后一道题目给谢宏过关了,那他们这边就欠下了三十万两银子十万两订金已经付过了,自不消。

    这么年夜的数目,可不是玩的,他俩没有什么财产,除从张太后那里不时打点秋风,也就是靠了一点俸银,平时用度又年夜,压根就没有积蓄,哪里有可能偿付得起这么一年夜笔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