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据说愿力是种极为罕见的力量形式,非绝世高僧不可修成。《大轮回经》中的力量传承是以愿力的形式历代拓印下来的,要想继承这笔巨额遗产,己身通晓愿力是一切的前提。《大轮回经》的创始者此举,多半也是为了保证《大轮回经》中承载的力量世代掌握在本寺高僧手中。 “这个没问题。”不料慧空竟想也不想地答应了。 倒是沈飞有些不好意思了,心想你别这么痛快好吧,好歹你也顶着个圣僧的名头,怎么跟个宗派叛徒似的,一点节操都没有! “修炼愿力的入门法决倒不是什么不传之术,关键还是得靠个人悟性与佛缘,想我轮回寺门徒遍布整个仙元界,能够修成愿力的高僧也不过区区双掌十指之数。”慧空郑而重之地点了点头,“不过沈大哥佛缘深厚,竟能与圣经发生共鸣,他日小弟必为沈大哥作引,纳沈大哥入我轮回寺佛墙,自此青灯古卷,常伴佛前……” 沈飞赶忙打断慧空的碎碎念,心想你这和尚到底是圣僧还是唐僧啊,向其讨了一部《涅槃经》,据说慧空当年就是因为修炼这部经书而领悟愿力。 接下来的几天,白天里沈飞与慧空在独孤夜的监视下唱着双簧,装模作样地鼓弄玉髓脉,顺便等待造化源眼早日从休眠中觉醒。到了晚上沈飞就沉浸在识海当中参悟《涅槃经》,《涅槃经》的经文并不艰涩,很快沈飞就将其熟记于心,但是并未从中发现能够触发愿力领悟的窍门。 一晃不觉半月过去了,这一日,沈飞终于忍不住向慧空道出自己心中的困惑,整部《涅槃经》似乎只是一部修身养性的普通禅经,不但没有帮助沈飞领悟愿力,甚至连一招半式的攻击法决都没有提到。 “作为与灵力、魂力、魔力并立于世的第四种力量形式,自古以来愿力就只掌握在少数禅修高僧手中,只因其领悟门槛委实过高,而且经过这么久的岁月,历代高僧们似乎并未总结出领悟愿力的固定规律,有的高僧领悟愿力是因为在冲击元婴或化神瓶颈时不经意触发,有的高僧领悟愿力是因为在外游历时观山川大河有所感悟,有的高僧领悟愿力是因为从一个最平凡的清晨中醒来时忽然顿悟,甚至有的高僧一生求索而不得,却于圆寂前的一瞬忽然脑后浮现出愿力光环,因而法号被载入史册……”慧空缓缓道来。 “圣僧兄弟,你说了这么多,似乎没有哪一条是我能借鉴的啊,难道真的就没有什么捷径了么?” “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其实历代领悟愿力的高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慧空沉吟了片刻:“自斩因果,舍弃平生最大心愿,必得我佛垂怜,赐以愿力!” “听起来不是很难的样子,有点像‘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味道啊!”沈飞愣了一下,他依稀记得自己曾经听人讲过一个禅家故事:说从前有一个孝子,他母亲得了重病,孝子向神佛许愿,说只要母亲重病得治,他从此吃斋持戒。第二天,孝子的母亲果然痊愈了。乍听起来,二者似乎有着相似之处,都是把自己的愿望一类的东西当作祭品献给神佛,从而自神佛那里交换来珍贵的恩赐。 “听起来简单,但落到实处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慧空声音低沉了下去:“众生浑噩,却不自知。人生在世,有几人真正明白己身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即便少数聪慧之士能够审视本我,洞悉己心之所向,却又往往缺乏果决意志斩断因果。所谓平生最大的心愿,乃是根深蒂固的贪嗔之念,是阻人成佛的心魔念障,怎是说自斩便能自斩得了的?” 沈飞闻言心中一动。的确,细想起来,他似乎从未认真问过自己:平生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究竟是为了什么活着?回想最初穿越到这片修真世界之时,最大的心愿似乎是能够穿越回自己原本生活的世界,早日与失散的父母团聚;到了后来,沈飞灵根被废,受尽嘲讽,似乎修复灵根,变得强大又成了他最大的心愿,直到现在,他每日每夜里想的都只是一件事,应该也就是所谓最大的心愿:早日寻到渡劫朱果,帮小师妹林诗雨躲过禁忌之血的天罚。如果说这就是沈飞最大的心愿,那么这心愿又怎能轻易放弃呢?说到底,领悟愿力只是众生为了达到目的、完成心愿的一种强大手段,为了得到这种手段而放弃心愿本身,这岂不是一个天大的悖论?想当年东方不败之所以能够狠下心来引刀自宫,那是因为他最大的心愿是做天下第一,做个纯爷们儿虽然也很重要,但远没有天下第一诱惑那么大…… “那么,圣僧兄弟你平生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又是如何做到斩断因果的呢?”沈飞出神良久,终于又传音道。 “不知道。”慧空淡淡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