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冬-《帘外拥红堆雪》
第(2/3)页
她在撒谎,这事哪有她说的那么简单。
我当然不信,直直说道:“您就别骗我了。若真是您的朋友过世,您为何不去吊唁?何必还怕我知情,特意将我关在房中不给出去。母亲,您不妨都跟我说吧,您越是这样什么都不说,我越是会多心担忧。是长极出了事吗?”
她赶忙否认道:“不,不是长极,他一切安好。”
默了少焉,应是觉得没必要再瞒下去,她终于缓缓道:“缺缺,你我都该懂得,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道理。母亲今日不让你出门,也是怕你惹上无端灾祸。”
……
随后,我在安平的含泪叙述中,理解了她口中的无端灾祸,也知晓了她阻我的缘由。
继陶家和赵家被诛灭后,在南瞻一向稳如泰山的于家,也逃不过这般命运。
邕王府今日被抄,邕王自戕在了无极殿上。而安平多年好友邕王妃,在得知邕王身死之后,服毒自尽。
邕王的罪名定了很多,结党营私、欺君罔上,弄权谗佞、欺上压下。一说当年北城烟花案他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是他嫁祸于安阳王,还杀人灭口,早一步将安阳王谋害在了大狱中。另说他心怀叵测,蓄意加害当今太子,意图施以毒杀。
罪状绕繁,但真正定了他死罪的,还是与那场陈年宫变有关。
谁也想不到,邕王培植多年的心腹甄尚书,到头来竟会联名上书揭发邕王其实是废太子一党,更有东宫旧人柏妃站出来指证,说当年百里甫闯宫时的兵是邕王支援的,德盛宫门也是邕王给开的。两人早已结盟,预要里应外合的,篡位夺权。百里甫兵败之后,邕王不得已只能弃帅保车,倒戈相向。事过多年,邕王依旧贼心不死,妄图要替废太子翻案。而他甄尚书自诩良臣,恐社稷遭殃,甘冒风险做此正义之举,揭露邕王的狼子野心。
甄尚书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旁人一时看不明白,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南帝忌惮邕王势力,早就有心铲除。如今得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怎能不用?所以未经查实认证,连过场都不走的就坐实了他乱臣贼子的身份。
南帝在大殿之上,当着文武百官怒斥邕王数罪,言辞凿凿,令其百口莫辩。
邕王见大势已去,状若疯魔,还没等侍卫前来押解,他便愤然投柱,自寻了短见。在他死后不到一个时辰里,金吾卫就查封了邕王府,搜抄家产时,果然搜到了甄尚书说的有力证物。除去无数的金银珠宝,竟在于氏的宗祠暗室里搜到了废太子夫妇的牌位。
南帝怒不可遏,下令封府,一日屠尽于家两百多口人命,就连于氏的宗祠也被一把火烧成了灰——
…………
我初见南帝时,觉得他是个面慈心善,和蔼可亲的老人。可在南瞻生活了这些年后我才发现,他并不是我认知里的人。真正的南帝多疑狡黠,冷血无情,暴戾恣睢。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以前读来只觉言过其实,而今才当了真。
我也终于明白,安平为什么要阻拦我去见于归。
她是怕我护友心切,为了给于归求情顶撞南帝,更是怕我与于家扯上关系,惹上祸端,牵连了长极。
我屏气凝神的听安平把话说完,始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听到的,呆呆傻傻的坐着,一动不动。
我没有再多问一句,完全心凉。
安平拍着我的手背,严词要我答应近段时间都不会去探望于归,他说南帝还在彻查,凡是跟于氏来往密切者都会被怀疑。
我没有应承,只是愕然的睇向桌案上那几册话本子,这原是我要给她于归去的,没想到还没见着她,她便遭遇了这样事。
我懊悔了,我懊悔没有早一点去见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