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等到了南城,明庭一家几乎在众人的祝福声中下了车。 这些热情淳朴的人们还真叫他有些招架不住。 在南城火车站他们遇到了段朗的大哥段旭,他接到小弟的电报,特地等在这里。 段旭和段朗一样热心,是个快言快语的人。 他怕他们找不到财经大学,特地送到了目的地,还帮忙找了学校的招待所。 “我对这边儿熟,住的地方后天给你消息。” 段旭拍着胸保证。 他也是下乡知青,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上大学,年纪有些大,是个老大哥似的人物。 修整了一晚上,明庭第二天陪着爷爷奶奶和姐姐逛了一下南城。 二老一辈子都生活在村里,这是头一次来大城市,看到一些新奇玩意儿还会抓着明庭问这问那。 第三天中午,段旭带来了消息,他找了一个院子。 里面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造纸厂工人,一户是小学老师,剩下还有三间房出租。 明庭跟着段旭去看了一下,房间朝南采光好,水电全通,有独立的厨房,上街走两百米十分方便。 屋里家具床都是齐全的,只用自己添置一些油盐酱醋、锅碗瓢盆。 明庭和房东签了一年,大家一起动手,花了一下午时间收拾屋子。 跟新邻居打听了哪里买东西后,明庭把家伙什都置办齐全了,晚上特地请段旭吃了顿他亲手烧得大餐。 这顿饭段旭吃得酣畅淋漓,连夸明庭能干,还问以后能不能交伙食费过来蹭饭。 等一切安顿下来,他们一家在南城的小日子也开始走向正轨。 别看夏爷爷和夏奶奶是老农民,可他们的适应能力还挺强。 没两天二老就和邻居们熟络了,倒是叫明庭的担心有些多余。 院子在财经大学的后门,夏明欣每天晚上都能回来。 等夏明欣开学,明庭也开始考虑自己的发展。 之前段旭十分好奇明庭的录音机为什么只有掌心大,这也是他从段朗那儿知道的。 等拿到录音机,得知这是明庭自己改装的,段旭直夸他是天才,还说凭借这本事,他能去电子厂当技术人员。 原本明庭有脑子有钱,想自己开厂。 可随着事情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故事,还因此引发了大面积的讨论。 许多人写信给城市日报关心夏家姐弟的生活近况,还有一些人投稿去省报甚至杂志,讨论人的两面性。 作为大家都关心的新闻主角,明庭不想那么引人注目,所以决定先按部就班,低调发展。 明庭拿着改装的录音机和设计图去南城专门生产录音机的第三电子厂投石问路。 经他改装的录音机小巧轻便,更适合携带,厂长验证后当场特聘他为技术指导。 见孙子有了安稳工作,夏爷爷和夏奶奶悄悄松了口气。 在老一辈心里,手捧铁饭碗,月月吃公粮,这才是最好的工作。 进电子厂后,明庭不但设计了更轻薄的录音机,还对双卡分体式录音机做了改造。 如今国内出现的二喇叭双卡录音机多是外国货,品牌不同价格不同,最贵的能卖到八百块钱。 随着开放的节奏加快,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 哪怕双卡录音机价格昂贵,也有家庭愿意购买。 像这种老式录音机,笨拙沉重,设计原理并不难。 明庭拆了四个不同款双卡分体式录音机研究了几天,画出了设计图。 经他手设计的新款,重量更轻,外形更时髦,磁头更耐磨,音质也更好。 现在厂长把明庭当成了宝。 知道他脑子灵活,擅长技术,厂长特地托人从京城买了许多相关专业的书籍给明庭,希望他能开动脑筋,做出更好的产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