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九王聚!诛杀‘内奸’!(4k)-《仙邪武道,从捡经验开始》


    第(2/3)页

    秦淮言简意赅。

    “能否告知,是何人出卖了我们的情报吗?”玄武族的王沉声道。

    “白虎族,宗主。”

    玄武族的王眉头紧皱,“不可能,他若是这么做,岂不是自掘坟墓吗?”

    “真相透露出去,谁会为他做事?”

    “恐怕除了他白虎族的王,所有人都会反叛!”

    玄武族的王继续说道,“更何况,连诸王的路线都出卖,这岂不是等于你们告诉了白虎族,你们要对九王下手吗……”

    “不合情理,不合情理啊。”

    他心中纠结,想不通白虎族的宗主究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

    但事实就摆在眼前。

    若不是白虎族的宗主出卖了情报,秦淮不可能站在他的面前。

    “我不关心这个,我只知道这情报是真的。”

    秦淮盯着玄武族的王者,随时都会出手。

    至于玄武族的王者的疑惑,他曾和苟劫怀疑过对方是不是要做局。

    但印证了消息无误之后。

    秦淮和苟劫也只能将白虎族宗主的行为,归咎于祖源之血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对他而言这些确实都不重要。

    只要能让秦淮准确的找到九王的位置就足够了。

    至于背后的什么弯弯绕绕,他也不会深究。

    当然,

    这位玄武族的王者的话,也让秦淮更加警惕了一分。

    没准前两位王是白虎族宗主为了诱敌深入抛下的饵料,等待着自己放松警惕时给他来上一记致命一击。

    这位玄武族的王者名为武巍峰。

    献上的一具玄武甲片,和龙之逆鳞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旦粉碎,最差可能要殒命。

    其中浓郁的生命精华,也比先前的紫炎与齐山的压命之物更加浓厚。

    秦淮一如先前那般交代完之后再度消失在原地。

    紧随其后的几人,秦淮也多了些许试探。

    但都有惊无险。

    秦淮利用鲲鹏翼的急速,奔行在大幽的大江南北。

    当然,

    这其中也要将一部分功劳归功于九王出行被特意要求的隐秘和润物细无声。

    甚至诸王会在某座战场现身,制造出某些假象用来迷惑三宗和圣心教。

    只可惜,

    这些精心布置的情报,早就被秦淮截胡。

    每一步都被秦淮看在眼里,甚至提前预支。

    所以形同于虚设。

    穷奇族的山乳王,凤凰族的天夜王,还有九婴族和麒麟族的另一位王……

    几人在见识过秦淮的突然出现和骇人力量之后,无不在痛骂了一番白虎族之后,选择交出性命攸关之物,投靠到秦淮这一侧。

    当然,

    还有一位宁死不屈的玄武族的另一位王者,玄色王选择和秦淮拼命。

    但下场也并无意外。

    被秦淮轰杀在青铜界中,一身王骨不出意外将会成为秦淮修复青铜阵,付给道宗的费用。

    秦淮站在荒野上。

    身边是千里迢迢赶来的苟劫。

    “九王之中,已经有六王归顺,一王死亡……最后的两位王,是九婴族的吴王和白虎族的厉虎王。”

    苟劫先将现有的情报树立了一遍。

    “只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最后两份情报,白虎族那边不愿意卖了。”

    “不愿意卖了?”

    秦淮的眉头轻挑。

    “这是什么意思?没道理啊……”

    害怕九王失败?

    但七王都被自己拿下了,还剩下两个又能翻起什么浪花来?

    真想要九王成功的话,那这些情报最初就不该卖给自己。

    若不是……

    那那人又是图什么呢。

    苟劫也摇摇头,“我也猜不透白虎族的宗主是怎么想的。”

    “反正现在不论我们如何开价,对面都不肯松口了。”

    秦淮稍作沉思,“那就算了,拿下七王已经够了,剩下那两人……”

    “等到了青州边界的二牛山再说吧。”

    秦淮口中的二牛山,便是九王的最终集结地。

    可以说,

    白虎族这波已经是很良心了。

    从九王的名单到路线,再到最终的集合地。

    一条龙服务,只要价钱给得起对方基本上都把情报给了。

    童叟无欺,而且保真。

    自己如今手握六王的性命,也就宣告着这场来自六大王族声势浩大且隐秘的刺杀行动,还未开始就已经彻底宣告失败。

    “荒唐。”

    秦淮想到这,不由觉得可笑。

    九尊在世人眼中的无敌之人合纵连横,齐心协力。

    足以席卷剿灭世间任何一座势力的恐怖阵容,竟会以这种形式,如此轻松的被秦淮瓦解。

    “也要多谢白虎族的宗主了。”

    “为了返祖,付出的可太多了。”苟劫嘴角勾起微笑。

    又顺利了解决了摆在青州面前的一场大祸,让他难免心神愉悦。

    ……

    二牛山。

    绿水青山,风萧萧瑟。

    山道上,有数百百姓背着行囊,拉着马车。

    拖家带口的朝着青州的边关走去。

    一个个不时驻足眺望,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