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避免与列强开战-《1850再造中华》
第(2/3)页
海军司令唐约翰是美国人,对洋人的心理十分了解。他劝道:
“法国人外强中干,不足为虑。他们一心要追上英国,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故在吴淞口轻启战火,好在各国面前树立威信。
“吴淞口一战,法军在上海的三艘军舰都被我军或击沉、或俘虏。克里米亚战争没有结束,法国海军主力仍在欧洲,战舰不可能大量调来上海。
“再看英、美、俄等国,在吴淞口之战中不仅没有参战,反而驶离法舰‘富宾号’,摆明了是不想惹火上身。经此一役,列强也能看清我军的实力,更加不敢与我军轻易开战。
“我也是洋人。洋人崇尚信义、武力,你比他强,你能打败他,他会更加尊敬你。法国人好面子,我们不妨降低姿态,主动与法国人修好。布尔布隆有了台阶下,也不会与我们开战。”
陈玉成那边也送回了军报,说洋枪队大败,覆灭在即。杨烜信心大增,决心继续进军上海。
透过望远镜,杨烜看到了远处的外国军舰,他们自觉地与革命军的铁甲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由于距离较远,洋人的军舰仿佛变小了一样,不再那么庞大,不再令人畏惧。
法国军舰“富宾号”向革命军开炮时,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并不在军舰上。当时,各国外交官在崇明岛与革命军谈判破裂,回到租界继续商量对策。
惊闻革命军已在吴淞口大败法国舰队,各国外交官闻之色变,经过紧急磋商,向革命军发出照会,要求革命军尊重上海现状,约束下级官兵,不得挑衅洋人军舰。
同时,革命军不得骚扰租界,不得影响江海关正常活动,亦不得干扰洋人正常商业活动。
洋人照会简单明了,毫无阻止革命军进军上海之意,反而一再强调维护上海现状。
看得出来,洋人外强中干,已经不敢再武力干涉革命军的东征行动。
杨烜长舒一口气,表示接受各国外交官的好好建议,尊重旧条约赋予各国的商业权益。
他立即向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发出邀请函,以“归还被俘法舰、重建中法友谊”为名,与布尔布隆交换看法,避免与法国开战。
很多革命军官兵反对归还法国战舰、战俘,更不愿在打了胜仗的情况下与法国人媾和。但杨烜很清楚,此时不能与法国战,必须竭尽全力避免战争。
普通人可以逞一时之勇,但作为统帅,杨烜必须审时度势,该强硬时强硬,该示弱时示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