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贵族志-《隋唐大猛士》
            
            
            
                
    第(2/3)页
    第五等,以本朝任三品及以上的职官大臣排列其中。
    第六等,以伯子男等贵族排列在上。
    第七等,以郡太守等四五品职事官等排列其中。
    第八等,以获五品散官者列其中。
    第九等,以获五品军功勋官者列其中。
    高士廉仔细的听完,发现按皇帝的这个旨意,那么他们之前修的那一百卷的氏族志完全可以扔掉了。
    新的氏族志,是完全不管以前的士族名望家声这些的,只以本朝的官爵职位高低为依据。
    皇族第一等,然后是皇亲国戚第二等。
    第三等是宰相,第四等是公侯,第五等是三品以上大臣,第六等是伯子男封侯,第七等,郡太守等四五品的职事官员,第八等是获得五品散官,而第九等,就是连没有官职,但有五品以上军功勋官的士卒都能列入其中。
    原来的那些旧士族,管你是山东士族还是关陇士族,只要你不是外戚家族,不是有爵位者,不是五品以上的实职、散阶、勋官获得者,便全都无资格进入。
    且进入氏族志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只录本身以及昆弟子孙。
    如崔氏郑氏这样庞大的家族,就算是外戚,但也只录妃子的父亲、叔伯和兄弟,至于其它的支系,都无资格进入。
    原本第一等第一名的崔民干,在新朝既非外戚,又不是功勋封侯,仅有一个侍郎之职,不过是正四品下,因此他的家族博陵崔氏,也仅仅只能排到第七等。
    按新标准修,姓氏榜估计能增到到三百多姓,而家族榜能增加到三千多家,崔氏得排到姓氏榜百名开外,家族榜千名开外去了。
    之前高士廉的氏族志,上面的一千多家,那都是魏晋以来的士族门弟,真正的累世冠冕之家。
    是纯以郡姓做为门第等差的。
    这也是最传统的排行法。
    之前的标准就是尚姓,以郡姓为基础,可现在皇帝却要尚官尚爵,以爵位官职为依据。大量根本称不上士族的家族姓氏,也上榜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