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给200育才币吧。” “太贵了吧?” “兄弟,你这可是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啊,除了给国家上税以外,马车的折旧和马饲料一抛我基本没赚头的。” “给你150。” “别说了,180你走就走,不走您换辆车。” “走吧。” …… 当然,180不会光拉一个人,事实上那车跟出租车差不多,车厢里头能坐六个,车夫旁边还能坐一个……所以车夫们通常也会这么喊:“走了走了啊。秦朝,再来两个人就开车。” 自然,你要是想在唐宋等中途站下车车费也会相对便宜一些,可是因为那些地方暂时还没有客源。所以价钱很不好讲,最多给你再省个10钱20钱的。 汉朝人干这个事情其实并不占先天优势,因为他们没有参加过联军,对兵道还很陌生,不过在刘邦的培训下基本都能很快上岗。渐渐的,其中一些脑子灵光的还自发‘性’地办起了小规模的旅行社,尤其是那几个朝代的人也开始出游以后,他们还配合当地人开展了包食宿的唐朝一日游宋朝三日游等项目,慢慢都形成了自己主攻的特长项目,有的只跑长途,有的只负责短线运送,针对想要务工和旅游都不耽误的这种心理,有人还开了慢车线,就是到一个地方之后停留半天。你可以转转当地最富盛名的景观,买点土特产什么的再继续上路。 在初期,秦朝就招募来了数以万计的外地务工人员,各朝派出的人基本都是参加过联军的士兵,毕竟手上没什么钱,过不起潇洒的游历日子,出‘门’先找份工作是当务之急,短短几天时间来帮秦始皇修长城的人就达到了10万,工程进展一日千里,秦始皇没乐几天就又开始发愁了。这叫个‘花’钱如流水一般呐,秦国那边还打着仗呢,实在没有多余的钱来为民工们发放工资了,刘邦倒是支助了他几十万育才币。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无奈,秦始皇也只得把主意打到了赚外汇上,胖子开始还是有点轻商的思想,刘邦让他一起干运输的时候没答应,现在人家已经形成规模了。再去‘插’一脚就显得不仗义了,可是胖子也不笨,衣食住行,行才是最后一个,他就着重搞前三个,最先是配合刘邦的人在兵道里卖吃的和衣服,刘邦的车到了一站,围上买‘鸡’蛋和锅盔的几乎全是秦朝人,再后来就索‘性’开成了公路旅馆和公路酒店,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你在别的朝代很少能见到秦朝和汉朝人,都猫在兵道里赚钱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