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白暨豚白暨豚-《环球挖宝》


    第(2/3)页

    白暨豚白暨豚:是啊,白暨豚被称作“水中大熊猫”,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内心。我小时候,就是在看到了“寻找最后的白暨豚”那篇报道后,立志要当一名生物学家的。

    开心的小跳蛙:那篇报道,我也看过,感触很深。

    《寻找最后的白鱀豚》,是三联生活周刊,于2006年发表的一篇专题报道。

    报道了2006年11月6日,一支由30多名中外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乘坐两艘480马力的机船,从位于武汉的百威啤酒码头出发,开始为期一个半月的长江白暨豚考察。

    这次考察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和瑞士白鱀豚基金会共同牵头组织,邀请了来自中国、瑞士、英国、美国、德国和RB等6国的专家共同参与。考察队主要目标是寻找白暨豚的踪迹,如果找到,下一步就实施迁地保护。

    专家们普遍认为,这将是白暨豚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的最后希望。

    然而,很遗憾,这次史上最大规模的野外白暨豚科考行动,没有发现一头白暨豚。

    将时间线往前推,据统计,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白暨豚的数量仅剩400头左右。

    在1997年的一次大规模科考中,科学家在长江仅发现13头白暨豚。

    2007年中外科学家宣布,白暨豚功能性灭绝。

    这个灭绝的速度是很恐怖的。

    白暨豚为什么灭绝?

    首先还是因为人类活动,长江水运日益繁荣。

    江面上都是船,螺旋桨疯狂地转。

    而白暨豚主要靠发射声纳接受信号来识别物体。

    在长江流域上的行船太多,行船的马达声会惊动白暨豚,使白暨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

    据统计,1973~1985年间,共意外死亡59头,其中被鱼用滚钩或其它渔具致死29头,占48.8%;被江中爆破作业致死11头,占18.6%;被轮船螺旋桨击毙12头,占20%;搁浅死亡6头,占10%;误进水闸1头,占1.6%。

    另据统计,长江下游水域中意外死亡的白暨豚,有三分之一是被轮船螺旋桨击毙的。

    白暨豚很大,比江豚大,雌性成体最大体长253厘米,雄性成体229厘米,很容易被螺旋桨打到、被船撞死。

    江里面又没有斑马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