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于成龙说完,就脱下鞋挽起裤脚,连同上衣一起交给焦成,自己走向前面去看那些赶海的人。张总办、毕鸣、焦成三人也分散开来,不远不近地跟在于成龙左右,往沙滩走去。 潮水渐渐退去,露出了大片的海滩,白色的水沫一条一条的蜿蜒留在了沙滩上。赶海的人弯腰、蹲下在海滩上搜寻,专注而忙碌。一个赶海人拿着一个小锄头,刮开上面的浮沙,看见沙下面有小洞,就撒上一点似乎是盐面的东西,立刻就有东西从里面钻出,一晃又缩回去。赶海人快速把它拉出,随手把它扔进筐里。 于成龙感到好奇,走进前问:“这抓的是什么?” “蛏子。”赶海人连头都不抬。 “给它喂的是什么?” “咸盐。”赶海人抬头看看于成龙,沧桑的脸上没有表情。 于成龙觉得是打扰了他,就转向了别处,去观察别的赶海人。海滩上捉啥的都有,执著地搜索忙碌,为了那并不丰厚的点点希望。 一个年纪稍大的汉子,背着鱼篓,手里拿着一根竹棍,头上还有一个小铁钩。最奇怪的是还背着一付高跷,不知干啥用? “大叔这是干啥去?”于成龙好奇地问。 “钓蛏子。”赶海的汉子说。 “我看他们都用盐捉,你这是怎么钓?”于成龙问。 “他们整的都是小崽子,我钓的都是大的,去深水里面钓,那才过瘾!”赶海的汉子自豪而又高傲。 于成龙目送赶海的汉子走入齐腰深的海水中,绑上高跷,又往深水中走去。潾潾的海水中只留下小小的头影,孤独地在海水中晃动。 “咱们去那边吧,这里人越来越多。”张总办过来小声说。 “那就去吧,也不能待太长时间,别误了点。”于成龙和三人一起去往小摊方向。 转过一个弯,前边有一些观海的人。既有日本人,也有汉人,还有黄头发的西方人,但大多数还是前来赶海的人,他们有的把在海滩上搜寻到的海物拿来这边加工,有的是来变卖自己捡来的海产品。 “总指挥干啥都那么仔细,跟在人家赶海的人后边看,还捧着海水尝了好几口,帮人家捞蛏子。”焦成笑着说。 “我看这海没有咱大山好,一头野猪够他们捞多少天了。”毕鸣说。 “不管是海,还是山,都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不能拱手让给日本鬼子。”于成龙一边跟三人往海鲜摊旁走,一边说。 海鲜摊几口锅正冒着热气,虽然不是很浓,可海鲜的鲜味却飘出很远。吃海鲜的人并不多,但叫卖的却很热闹。 张道仙点了几样海鲜,四人围坐在一起吃起来。原汁原味,还真挺好吃。但没有主食根本吃不饱,只是尝尝而已。说实话,对这些在大山里住惯了的人来说,海鲜的味道并不觉得十分好。 见来的人渐渐多起来,四人便离开,前后分散往城中走去。他们要去赶火车,这样休闲的生活并不属于他们。 辗转来到火车站,经过严格的检查,四人才进入站内。又等了很长时间,才出站挤上了火车。一路上还算顺利,倒了一次车,到了第二天下午来到大兴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