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古人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了现代演化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又不如什么什么的,我只想说MMP。 正如某乎网友所说,这些归根到底在于一个“悟”字。澳大利亚人跑一趟远门就突然开窍了?有点扯吧? 不,人是很复杂的,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也是很复杂的,未来不可知,又或者可知。但这些对于一个穿越而来的人——福克斯来说,有用吗?或者说,对于方国仁来说有用吗? 你自己都不清楚怎么来到这个时空的,你跟谁扯呼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哦,在澳大利亚,这叫撒旦上身了,应该叫神父来支援一下,或许还可以救。 联邦飞机公司提前成立,这个哈罗德-法恩科姆也提前成为了海军少校,就在两个月前,他刚过完27岁生日,当然,福克斯不认识这货…… 必须不认识啊,这货1944年被选去地中海参加战斗才升的准将,就是国内的大校而已,这种军衔在英联邦一抓一大把,你能记住多少个,而且他也没什么耀眼的战绩啊。 说起来二战澳大利亚海军方面福克斯好像也就记得两三个人吧,都是些和日本人打得难分难解的那种,有当场阵亡的,也有战后被批评的,总之一个巴掌数得过来。 这个法恩科姆和之前来传话的那些小喽喽可不一样,人家可是从英帝国知名学院出来的军官啊,在仅仅是准将最大的澳大利亚海军,一个少校的到来还是很值得注意的。 准将是英帝国本土来的,就不要怀疑他和福克斯会有什么联系,即便有也不是现在。而准将之下的大官儿也只有上校了,克劳德-坎勃利奇上校就是那位和福克斯“勾搭”在一起的海军上校。 坎勃利奇上校因为解决了一个影响恶劣的兵变事件而在澳大利亚海军内颇有声望,同时他也是对航空方面比较热衷的海军人员之一。 当时在见识到飞机的作战能力后,他建议海军委员会向英国购买一些相关方面的技术,但是海军委员会给他的答复是,不列颠海军部拒绝了,并声称澳大利亚海军引进这些技术只会让她走上衰败之路。 然而在世界大战期间,超过80名澳大利亚籍的澳大利亚飞行员服役在海军航空兵(主要是巡洋舰弹射的水上飞机)内,在世界大战结束前不久,才整合成为皇家空军,而这些都是坎勃利奇为主要人物做出的努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