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后面的督战队可不管逃跑的是当官的还是大头兵,全部一视同仁当场诛杀。 就这样,清军利用人心求生的本能,和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自私本性,顶住了奥斯曼火枪兵和日本火枪步兵的冲锋。 当奥斯曼火枪兵和日本火枪步兵冲入第一道肉盾防线,也就是炮兵阵地的时候,大部分炮兵都没有勇气反抗。 比起正儿八经的绿营步兵,这些炮兵的近战勇气和能力都差了不止一筹。 然而,奥斯曼火枪兵和日本火枪步兵在冲入炮兵阵地的时候,却遭到致命打击。 因为清军将领下过严令,妖道战傀冲上来的时候,引爆所有弹药。 炮手中还是有大清死忠的,他们在逃跑前点燃了早已布置好的引线,等到奥斯曼火枪兵和日本火枪步兵冲进来的时候,殉爆如同烟花一般在炮兵阵地中不断炸响。 就连后面负责督战的绿营长枪方阵,都不得不在殉爆声中连连后退。 让人心寒的时候,绿营长枪手们即便在后退的时候,也不忘将那些心胆俱裂,慌不择路跑到他们面前的清军炮手捅死,坚定不移的执行着督战的命令。 在高压督战措施下,这些清军士卒一个个如同野兽一般,杀戮已经成为身体的本能。 正如清军将领所预料的那般,冲过炮兵阵地的妖道战傀,数量已经下降到不足以冲击第二道肉盾防线长枪方阵的程度。 零散的幸存战傀纷纷倒在密密麻麻的枪尖之下。 当战场上再也没有一名站着的战傀时,第二道肉盾防线的清军长枪手们纷纷松了口气。 然而,不等这口气吐完,又是一片微光出现在他们前方的空地上。 一个包着头巾的千人方阵,所有士兵的面孔整齐划一的转向清军阵地。 【印度兵:装备了滑膛枪的英属印度仆从军士兵。 历史渊源:印度兵是服役于欧洲强权军队的土著士兵,最为大家所知的例子是16世纪起,很多印度人为占领印度的英国军队作战。印度兵在英国印度军中阶级最低,相当于二等兵。 公元18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发生的反叛事件,主要原因就是印度兵的不满。有如贸易帝国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自公元1610年起就占据并剥削印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