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嗯,如果当时李惠堂练脚下功夫不是用“挑”这种方式,而是直来直往的,那他今天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孙锦顺了…… 全场比赛结束,李惠堂分队也用胜利完成了欧洲之行。赛后李惠堂和梅阿查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感,坦言之,梅阿查还没到赛季中最好的状态,觉得这场还没有完全踢爽,得知李惠堂可能会来欧洲踢联赛后,当下大乐,表示希望能约阿森纳与国米再战。两年后的法兰西世界杯,他必然为全员意大利队领衔出征——希望那时候还能看到李惠堂和他的中国队。 在陆逐虎的科普和渲染下,李惠堂现在也觉得世界杯可能比奥运会足球更有荣誉了,还不影响职业球员参加。于是对未来又有了更高的期许。 与国际米兰的比赛结束之后,李惠堂等人4日抵达纳布尔,和陆逐虎的分队、代表团其他成员汇合。 陆逐虎这次依然没有选择跟随大部队一起乘船回国——那将又是在海上漂泊一个月的时光。之前在伦敦的时候,领队容启兆和管理黄家骏邀请陆逐虎跟他们一道前往美国旅游,陆逐虎还没有见过这个时代的美帝是怎样一番光景,有点兴趣,不过还是决定与队友们打完最后一场比赛再前往。 4号上午11点,在总领队王正廷的率领下中国奥运代表团坐上康脱罗素号,下午1时启程归国。 送队友们上船的时候,陆逐虎把自己所有积蓄都拿出来给两个学生,说路上什么想吃的就给大家买吧,不要再像来的时候那么苦了。 作为奥运会参与者,作为奥运冠军,这是他们应得的。 大家依依惜别,相约香港、上海再见。 目送远去的邮轮,陆逐虎长长地吐了口气。 结束啦,再见啦,30年代的欧洲。 未来也许有一天,他将会在欧罗巴的大陆上效力一家或多家俱乐部——只是那时候,他不会像此时一样,是实力超出时代、傲立群雄的一个啦。 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球员? …… 在美国,陆逐虎还是去了几个地方的。纽约,波士顿,芝加哥……这些流行于此时美国文学和民国文人那些游记行踪的城市。 美国刚刚从经济大萧条中恢复过来,大萧条中为了创造就业机会,让美帝人民有事可干,于是30年代美国疯狂造楼,芝加哥和纽约的摩天大楼许多始于30年代的“黄金时代”,帝国大厦从1931年建成到1970年代为止都是全球第一高楼,和自由神像一起成为纽约永远的标志。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陆逐虎在伦敦和巴黎之后再次被震撼—— 只是此时的美帝就已经不仅仅是只有伦敦和巴黎两座城市那么简单了。 略微遗憾的是,美国没什么他耳熟能详的足球队,也没有能“登门挑战”的地方了。 按道理,他在美国还是有几个认识的人的,尤其是小妞艾莉森,但是想想要是跟这个年代的美国姑娘再发生什么纠缠不清的事情就头疼,于是整个美国西南部他都绕道着走。 比较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布鲁克林区,街头遇到一群人在围殴一个瘦小的青年,陆逐虎路见不平,自然上去三拳两脚揍得混混们抱头鼠窜,临了还摆出李小龙的姿势,让美国佬们知道《龙争虎斗》的故事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只是…… “这位小哥怎么称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