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别看我们吐槽你广告拍的多,可是谁都清楚,你的作用别人代替不了啊…… …… “惊!陆队长身体有恙!恐缺席世界杯决赛!” “里皮早有准备!此一人在阵中可解危局!” “新陆逐虎?小将天赋溢出,将是国足明日巨星……” 一连串耸动标题出现在各种新闻上,不过要说中国队忽然诞生了一个“新星”也不突兀,这个人就是在半决赛中有精彩发挥的…… 陈斌斌? 呃,好吧,那是李惠堂亲自推荐的,18岁的小李嘛。 比赛中表现出色的人不止小李一个,但是小李还是让人看到了一些特殊的地方,那就是特别能突,特别能跑,甚至射门的力量和准头都让人看得十分过瘾,与其他球员都是发挥极好的工兵型球员不一样,是可以像陆逐虎那样做未来的攻击核心的。 这就是中国队缺乏的爆点啊! 当然反差过大也是一个原因,就像容志行虽然发挥得好,完全掌控了场上局势,把进攻梳理得井井有条,可是朴诚做得很好的时候也可以踢成七八成的样子,大家只是感叹他发挥优异,但不会像陈斌斌这样有“脱胎换骨”“天赋溢出”的感觉。 以前除了看得出陈斌斌在边路的作用,传球还可以,进攻可完全没有这么犀利的。要是能延续这样的表现,中国队可以说我们也有自己的姆巴佩啊! 甚至有的媒体称赞认为陈斌斌在巴西一役中的发挥,比那时候陆逐虎还要给人惊喜,这可是世界杯的半决赛,陆逐虎那不过是友谊赛罢了。可以断言,这就是历史上发挥最好的中国青年球员了。 看到这些媒体的无限吹捧,不明真相的陈斌斌自己一头雾水,还以为自己真的打通了任督二脉,陆逐虎看到了就只能连连摇头,觉得这些媒体还是一赢球就拔高得过分了。 不过以陆逐虎当时的接触,小李那个岁数,的确已经是很厉害的角色了。 这个岁数的小李已经进入国家队,参加当时中国队最重要的赛事远东运动会了。 每届远东运动会举行前,国内必会先举行各项目的预选赛,以决定代表人选,惟独足球是个例外,因为当时国家队基本由南华球员为主组成,一直夺冠,成绩摆在那里,无可争议,其他地区的足球发展水平确实难以和华南球员相比。第二届远东运前夕,华东队曾在上海主场与华南队一战以决代表资格,结果以输球告终。自此以后的三届赛事,再无人提及足球项目要进行预选之事。 到了1923年,已经开展大学足球联赛的华东各大学体育联合会想和华南争夺代表资格,南华也同意了,但最后还是认为南华实力最强,于是,清一色南华球员的国足名单出炉了,那届名单中最受瞩目的自然是日后贵为亚洲球王的李惠堂了,此时他尚未满18岁,还在南华乙组乙队(即南华三队)效力。但其得分能力已为香港球界公认,作为潜力新星也获得入选国足的机会。那时候的南华几乎就是中国最强的代表,球衣上也是写的“南华”两个字直接代表中国参赛,很像后来八十年代中国队的风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像是一种传承了。那届比赛在日本大阪进行,日本媒体都对中国的“天才新星”进行了报道,风头反而有些盖过那时候的主力中锋黄柏松。到了比赛的时候,中国队首轮就迎战菲律宾队,而且中国队就让这17岁的小将出战了。菲律宾队起初攻势很盛,多次杀入中国队禁区,中国队稳住阵脚后才逐渐掌握场上主动。第10分钟叶九皋抢先一步射门得手先开纪录,把一球领先优势保持到上半场结束。原本双方很是焦灼,但下半场不久,首度为中国队披挂上阵的李惠堂就用类似在巴西队的比赛中那样的表现,打入在国际A级赛事中的第一球,最终以三比零完胜菲律宾,从那以后宣告了自己时代的到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