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病人叫什么名字知道吗?” “不知道。” “你不知道病人叫什么名字,就知道家属姓马,这让我怎么找?床位号记得吗?” “不知道。” “住院的具体日期呢?” “不知道。” “……” 杨明一问三不知,这让病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犯了难。 “你这什么都不知道,这让我怎么查?” “慢慢查,能查到的。” “我这么忙,算了,你等着。”说完便回去查了。 病案管理部门也确实忙,就他刚刚这一会儿工夫,就有了好几波病人家属过来调病历,她们原本就很忙,能帮你插队找病例就已经很不错了,结果你什么也不知道,这让她怎么找? 但杨明的身份摆在哪里,协助警察办案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辛苦点就辛苦点吧。 两个小护士在档案柜里翻了两个多小时,一共找出了符合条件的病例有 8份,她们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份,于是就都拿给了杨明。 “我们也不知道你具体调查的是哪一份,按照你的要求我们一共找到了 8份,都在这边,看一下。” 杨明接过病历后,翻了翻上面的日期和姓名以及家属签字,确定都在那个时间段,于是点了点头,感谢道:“辛苦了,真抱歉给你们添麻烦。” “没关系,应该的。” 杨明带着复印好的材料回到了指导组,众人立即对这 8份材料进行调查。 “还好不多,只有 8份材料,大家分分工,应该问题不大。” “好,现在户籍库里找找这些人,看有没有符合的人选。” 其实梳理这些病例很简单,只要将病人的户籍信息放入到户籍库里查,然后进行比对,看有没有符合的人选,这里面有人员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因素,真正符合条件的人少之又少。 “李队,你看看这个人。” 就在这个时候,齐利燕拿着一本病历来到李想面前说道。 “这人叫马承钧,在四年前曾带他母亲来福慧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开乳腺癌,当时就在栗小芳的照护下恢复得很好,而且在户籍上,马承钧这个人也符合我们要找的人的特征。” “把马承钧这个人的档案调出来,我们看看。” “已经调好了,马承钧,今年 43岁,初中毕业, 93年去缅甸, 08年回国,先后在广深沪徽工作,但都没做多长时间,一共工作了一年半,之后便没有社保记录了。” “去过缅甸?知道他去的 15年在干什么吗?” “档案里没有,暂时还不知道。” “先不管这些,立即对马承钧启动秘密调查,我要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 “是。” 有了马承钧的详细资料,警方的调查非常迅速,很快就将马承钧的住址给调查清楚了。 不过当指导组秘密来到马承钧的住址后却发现,这里早就人去楼空了。 马承钧家住那家村,家里是个小平房,只不过看着年久失修,一侧围墙摇摇欲坠。 锈迹斑驳的铁门,一把小锁扣上。 “李队,看这房子有好几年没人住了。” 马承钧的家门口,杂草丛生,墙角也有很多的蜘蛛网,一看就知道屋主人很长时间没有打理了。 “问问附近的邻居,看看有没有知道情况的。” “是。” 众人分头行动,立即对周边的群众展开调查。 “阿姨你好,我们是公安局的,向你打听一件事,马承钧你认识吧?” “你说他呀,从小就是我们村里的淘气鬼,长大以后也不学好,跑国外去当了十几年的雇佣兵。”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