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录制和发布会-《苏芊的巨星之路》


    第(1/3)页

    “这回你的音准不错,节奏也稳了,可你的声音优势呢?现在只剩感情和不熟练的技巧了。”刘长州走出监听室,现在苏芊身旁,指出她刚才演唱时的不足。

    苏芊有些不解:“老师,我之前在录民谣的时候,制作人说我的声音练习是野路子,让我改改。”

    “这个不一样,after 17岁这首民谣,调子伴奏看似简单,其实最考验一个人的唱功,因为歌曲的音调没有明显的节奏感。它也不易被人传唱,我猜你在初唱这首曲子时,肯定是调不成调。”

    听到这苏芊点点头,是这样的,她长期弹奏钢琴,曲谱对她来说很简单,可就是那么简单的调子,让她束手无策。

    “而《废墟》这首歌曲看起来演唱时间长,歌词复杂,调子跳动的快。可它远远比17岁要简单,越明显的调子、越规律的节奏越容易演唱,所以你只要把握好基本的细节与技巧,充分发挥你声音的优势和充沛的情感就比较完美了。”

    其实刘长州还有一点没说,《after 17》的作者加制作人陈宽应该是不太满意苏芊的。之前他听过苏芊唱的,不能说差,在普通人看来是很好听的,配着吉他弹奏的女孩儿声音清澈,感情充沛。

    可在大多数热爱音乐的内行人眼中,会觉得歌曲本身很优秀,反而是苏芊这个演唱的人驾驭不了这首歌。

    陈宽显然只是想借苏芊把这首歌推出去,关于苏芊具体的优势在录歌的时候他并没有告诉她,也没有加以利用。

    他理解陈宽的着急,可他做得不厚道啊!苏芊的声音独特,音色完美,只要好好培养定能在歌坛占据一席之地,可他却是把这样一块璞玉当做踏脚石。

    这就像演艺圈里的剧红人不红的现象一样,不同的是,前者是无意的,一部电视它的特质就是那样。可苏芊遇到的却是带着恶意的对比。

    不过这些苏芊不知道也不懂的,她认为音乐也如同文科一般,也是百家之言,而她现阶段只能努力的吸收各种音乐知识与技巧,她思索片刻对着刘长州开口道:“好,我再试一次。”

    刘长洲重新进入监听室,打了个手势,示意她开始。

    苏芊重新带上耳机,废墟的前奏在耳边回荡,想象着电视剧中的场景,许瑶和陈枫的欢乐,最后陈枫离开后她的痛苦,积攒情绪,然后开唱。

    一个人来到这里独自看风景

    希望可以找到你的痕迹

    ……

    面对这伤痕累累的记忆

    爱过了还剩下些什么

    ……

    我以为上天还会

    安排我们在一次相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