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八章:进献两策(一)-《永世帝唐》


    第(2/3)页

    可惜李世民的注意力都在文字的内容上,并没有注意到瘦金体是多么的独特。

    等殷清风写完,李世民干脆的将他撵到了旁边,一边等着墨迹干涸一边俯身诵读着。

    等感觉到尽兴了之后,李世民才起身面向殷清风,“即然此诗为你所做,就为我讲解讲解吧。”

    “小子这首诗,假托于三百年、两百年、甚至是一百年后一位诗人的感慨,他感慨昔日辉煌的李唐盛世已风光不再。最后两句,则是小子对当今圣人的期盼,不要出现让后人黯然神伤而怆然涕下的事情。

    从战国时期开始,这天下没有纷争战乱段时间,恐怕加在一起只有百余年时间,而史书上记载的大小政权更是不知多少。每一个王朝或政权的出现与覆灭,不说流离失所的百姓,还包括那些当政者的血脉更是刀斧架颈。

    强悍的东西两汉的都城,现在又如何了?刘氏的血脉呢?长安、长安,长治久安,可是哪个王朝做到了?小子不才,愿为大唐的长治久安贡献微薄之力。”

    “引人深思啊!引人深思~~~~”李世民仰着头双目无神的摆出了四十五度角站在了那里。

    “某知道,你这次来除了告诉某这么凄婉的诗句,要对某说的也绝不会只是刚才那些,现在就说说吧。”回过心神的李世民沉声的说道。

    陪着一起傻站了半天的殷清风,先是鞠了一躬然后意气风发的大声说道:“之前的秦、汉、晋、隋等被称为王朝,而小子想让大唐被世人、后人称为大唐帝国!”

    “大唐帝国?”李世民疑惑的问道。

    “对!没错!大唐帝国!一个强大的帝国!一个不会让后人怆然涕下的帝国!一个不必用来怀念的帝国!因为!她是一个永世存在的帝国!”

    李世民喃喃自语着:“大唐帝国...一个强大的帝国...一个永世存在的帝国....”

    等清醒过来后,李世民问道:“帝国与王朝有什么区别?”

    “小子根据前人的典籍,重新诠释了帝国的含义:第一,有伟大的帝王;第二,有完善的政堂架构;第三,有完善的律法;第四、有广阔的疆域;第五,有繁荣的经济;第六,有服从皇命的百姓!

    到那时,大唐境内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政通人和不说,更主要的是,我大唐的标准,就是四夷的标准!我大唐的百姓要比蛮夷的国王还要受尊敬!”

    李世民眼睛一亮,催促的问道:“既然你提到了这个什么帝国,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切,你可有仔细的谋略?”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很长的时间。比如说疆域,没有足够的粮草和健硕好战的兵将是不行的。那么有了足够的粮草就行了吗?不,还不够。即使是兵将们打下了领土,还要有我大唐百姓填充移民到新的领土去。只有我大唐百姓生存、生活在那里,那里才是我大唐的疆土。

    想要有足够的百姓,就需要长时间的繁衍生息。在这长时间的繁衍的时间里,朝堂上就可以完善律令、政堂架构。

    以小子暗自揣测,没有三十年,恐怕这帝国的基础或雏形都不会有。所以,小子才会说需要很长的时间的。”

    李世民听完,沉默了一会儿,“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你这全局与大势都谋略到了,接下来你想怎么做?”

    “好在之前得殿下的认可,已经将耕植技术向天下传播。现在小子还有一策献于殿下。”

    “你说说。”

    “小子在西市开了一间仙居坊的商铺,这...”

    “可是前一阵子传遍长安的仙居坊?”

    “呃~~正是...”

    “某和其他人商议了一番,都不认为是你传播的那些话,今日某是确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