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九章:进献两策(二)-《永世帝唐》


    第(2/3)页

    “地不是问题,可这牛你如何保证到时候能给某...给我多少?”

    “殿下知道牛的繁殖期是多少吗?”

    李世民摇摇头。

    “一头母牛,三年四个犊或者四年五个犊。除了有可能病死的和小子留下继续繁殖的,三年之后,当初殿下的牛可以提供就会增加三倍。理论上说:就是殿下给小子一百头母牛,小子从第三年开始,每年还给殿下两百头,母牛从出生到产子需要五年。那样的话,七年后,每年三百头甚至更多,以后会越来越多。但殿下明察,这草料跟不上,小子也养不来那么多的牛。”

    “给你一百头,你每年提供两百头?”

    “大概是这么算的,不过小子还要留在一部分牝牛继续繁殖,所以提供的数量会少一些,而且是以牤牛为主。小子前一阵子去府里的农庄查看时向佃户们询问过养牛的事情才得知这个法子的。今天向殿下建议此事,也是为了大唐百姓能收获更多粮食。”

    李世民听完在地上走来走去的,殷清风看着头晕。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站定之后对殷清风说:“若是可行,自然是良策了。”

    殷清风赶忙做保证:“自然可行,小子敢立军令。”

    “好,既然你有信心,你且回去等消息。地与牛的事情我这几天来处理,到时候再通知你。”

    “那小子就告退了。”殷清风今天的目的达到,趁机提出走人。

    李世民也一起出门,只不过一个进宫一个回家。可是其他人不知道啊,看着俩人一起往外走,那些太监宫女还以为李世民是送殷清风出门呢,结果一个个看向殷清风的眼神都不对了。

    李世民想着心事没留意这些,殷清风却不由得笑了。咱这也算狐假虎威吧。

    对于一个政权来说有钱重不重要?对于正饱受钱荒、粮荒之苦的李唐来说有钱重不重要?对于一心想要有所作为的李世民来说有钱重不重要?看他的表情和步伐就知道了。

    唐朝或封建社会的财政来源是啥?农业税啊。

    可唐朝的农业税收的是啥?谷子和绢!连朝臣发的俸禄都是谷子和绢,你说大唐有钱没钱?想在给他一个相当于以一当十、当百的法子,他还能镇定?

    当然,这里面涉及一个信用货币的问题。

    这里说的信用货币不是后世的纸币代替金币、银币的信用问题,而是面值的问题。

    人们习惯了一个铜板就是一个铜板的购买力,两个铜板是两个铜板的等价交换。现在殷清风提议的只是在铜板上标注五文、十文就能代替原先的一大堆铜钱吗?

    殷清风的这个办法的确可行,但就要看大唐的人杰们怎么处理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