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还要时不时的回到工部主持大局,所以才有了吴礼的憔悴模样。 “你把这技术交给那些人不就行了,用得到你一个人劳心劳力的吗”,李承阳不解的问道。 吴礼摇摇头:“谁知道那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我信不过他们,这种事还是稳妥为先”。 李承阳点点头,吴礼的觉悟让他都有些羞愧,不愧是老臣,事事都以稳妥为先。 “不过殿下,你可千万别在弄出一些好东西了,我一个人炼铁已经够累的了,再来个别的,我这条老命可能就要交代了”,吴礼苦着脸说道。 李世民派给他的十几个人,全都让他拿来做了苦力,只要涉及到技术方面的事,都是他一个人亲力亲为,实在是累的不轻。 现在看到李承阳他的腿肚子就一直打哆嗦。 李承阳也不好在劝,不能把人当畜生看,炼钢肯定是比炼铁还要重要的事情,这要是再让吴礼学了去,还这能累出人命。 再说这事也不能让李世民知道,李世民知道了,肯定又是全部夺了去。 到那时候练出钢来肯定是先紧着各卫们这些主力装备,还能有他李承阳什么事。 炼钢的事情先放放,今天已经是第十六天了,想必大唐境内该收的煤矿都被收的差不多了吧。 过于远的地方除外,远的地方都没什么人,买了煤矿也没地方卖去。 既然地契都有了,接下来是不是要去做正事了? 让吴礼自己去休息一会,李承阳自己把工部转了一圈。 结果让他很满意,工部的仓库里满满当当的全是煤炉子。 看来这十几天公布的人一天都没有偷懒。 搬出来一个看了看,简单的生铁皮,薄薄的一层,里面是一层厚厚的炉瓦。 这还是李承阳参照宫中的瓦片设计出来的,隔热,而且便宜,还耐热,是个煤炉的好东西。 下面是三条支架,也不知道是什么打造的,看起来结实的很。 拎了拎,有点重了,估计着有个二三十斤。 不过没关系,一般人谁天天拎着个火炉子往外跑。 重中之重的排烟的管道也是铁皮做的,这让李承阳啧了啧嘴。 之前本来打算的是用陶瓷来做管道,谁知道他却发现了新的炼铁方法,这下大唐不缺铁了,这都直接拿铁出来制管道了。 顺带着还有个水壶,能和煤炉子严丝合缝的放在一起的那种。 样式就是完全仿照的茶壶的样子,几乎也和后世的没什么区别。 不错不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扛着个煤炉子和水壶就出了工部,准备把这东西去带给李世民看看。 来到皇宫,直接就奔李世民的书房而去。 让人意外的是今天的书房里居然已经站满了大臣。 李承阳扛着煤炉子拎着水壶踢开门,十几双目光嗖的就投了过来,反应最快的秦琼已经把腰间的剑抽出来一半。 “嘿嘿,各位叔叔伯伯好,小子给您几位见礼了”,放下煤炉子和水壶,挨个给行了个礼。 “太子,你这是做什么?”,坐在当中的李世民一脸黑线。 李承阳把身后的煤炉子往前一推:“煤炉子打造好了,特意带过来让父皇体验一下”。 “哦”,一旁的长孙无忌拍了拍肚皮:“陛下,这就是那专门用来解决炭毒的工具?正好几位都在,不如就趁这个机会让各位都了解一番”。 李世民点点头:“都一起看看吧,之前你们对煤的收税问题都讨论半个月了,始终不能统一,现在正好先看看这实物,再好好想想朕的话靠不靠谱”。 税制的问题?这么多天怎么还没讨论出来,不过这也不关李承阳的事。 把煤炉子放在屋外,派几个人从他的东宫里取点蜂窝煤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