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刚到门口,就被几个人哄抢而去。 “一人五个,卖完了再回来领,拿到五个的,自己去后边领车煤,你们就可以去卖了”, 李承阳拍了拍巴掌,对所人吩咐道。 这煤都是这几天他辛辛苦苦弄成的,后来还有这些人的帮忙。 一共一千个煤炉,还有几万块蜂窝煤。 一个煤炉子卖十五文,刨去成本净赚两文。 这两文都给了这些卖煤炉的人。 这是他和工部达成的协议,因为这事已经属于李承阳的私产了,所以工部也就没了稳定的财源。 李承阳只好和工部定下了一个煤炉十文钱的价钱,以后长年收购。 在跑去自己提供的原料钱等等。 一个煤炉十五文,甚至李承阳还会亏一点。 不过没关系,可以接受。 煤炉子和冰是一样的,都是尽量的便宜。 冰的成本不高,所以定价一文。 煤炉子需要不少的铁和其他东西,所以成本十几文。 亏了也没什么,李承阳又没指望着靠这个赚钱。 煤才是他捞钱的主要途径。 十块煤一文钱,一文钱取暖够两天,谁也用得起。 长安百万人,数十万户。 每家每户都用得上,就算他一户一个煤炉子吧。 一天烧的煤也足足数百万块,那就是数十万文。 一天数千贯进账,想想都美。 当然现在还不行,不过也要不了多久就是了。 只要李承阳的生产效率上去,就不怕卖不出钱来。 很快,那些商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物资,转眼就不见了踪迹。 李承阳只能默默祈祷,希望这些人一切顺利吧。 能做的他都已经做了,而且几乎算是最好了。 现在的上层人物家里每家都有个煤炉子蹲着,这消息昨天就被渐渐的散布开来。 李承阳为了确保卖的顺利,还特意的去加工厂那里把那群人都叫了出来。 就是那群以前砍柴烧炭为生的人们。 他们都有自己的门路,或者说自己的地盘。 当地的人对他们的接受能力很大,让他们去卖煤炉子,那肯定事半功倍。 接下来等消息就行了。 与此同时,商人们也开始渐渐的散步到整个长安,找到了以前自己服务的地方: “余老爷子,几天不见您老人家还好吧, 冻着了?那就是小的的不对了,您看看,小的这就给你赔罪, 嗨,别提了,现在不是找到了更好的生意吗,就去看了看那里的情况, 什么?哦,还是取暖的放心,咱们可是干了一辈子的这个事了, 来您看看,就是这个物件,昨天传的沸沸扬扬的事情听过过吧? 不是我说你老爷子,没事真该出去转转,这都不知道,那行,我给你说说, 昨天开始,咱们陛下和那群大臣们,家里都开始有了更好的取暖的, 哎,对,不仅便宜,烧的还暖和,这不是我就赶紧去看看,能不能加入进去, 结果您猜,怎么着了, 哎对,现在小的卖的就是这个,原价是五十文,既然咱们这么熟了, 小的这几天也对不住您,这样,十五文,十五文我就把这好东西送您, 行,老爷子就是敞亮,来,小的告诉您,这都该怎么用”。 “瞧一瞧看一看了哎,新式的煤炉子,烧煤没炭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