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陈昭昭传 (中)-《秦警》
第(1/3)页
顾子乐对孟昱道:“孟先生说自己和这发钗有缘。(:,看小说最快更新)如果不介意,能和老朽说说吗?”
孟昱心里一阵犹豫。显然,自己不能说是自己穿越了两千多年,和这发钗的主人有过一段夫妻情缘。但如果另找说法,又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了。孟昱实在不愿意撒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孟昱正在沉吟中,洪涛用手点了点正在注视着孟昱反应的赵晓红,用嘴型无声地道:“我说他是骗子吧。你看,他现在正在编故事呢。”
就听孟昱道:“这事说来话长,和我的师父有关。”
“喔?”顾子乐饶有兴趣地道:“你的师父知道这发钗的来历?”
孟昱点了点头,心想:“自己的师父不就是万方的灵魂吗?陈昭昭是万方的妻子,万方当然知道这发钗的来历。”孟昱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说辞后,字斟句酌地道:“我师父是秦王御医万山的后代,精通医学和武功。那万山定居秦都县遇仙山。万山有一子名万方,娶陈氏女昭昭为妻。那万方和陈昭昭就是现在秦都县遇仙山万家村的先祖。”
“遇仙山?”顾子乐愣了一下,而后对赵晓红道:“晓红,你昨天买的报纸还没扔吧?”
赵晓红连忙从挎包里取出了一份报纸,递给了顾子乐。顾子乐打开报纸,匆匆地看了一眼,问孟昱道:“遇仙山还有个蒙家村,就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黑心砖窑所在地,对吗?”
孟昱点头称是,道:“据我师父说,那蒙家村是先秦大将军蒙恬的后代。那万山和蒙恬同时被秦王召去为秦王修陵墓。蒙恬是监工,万方是工地医生。不知什么原因,两人同时死在工地上。秦王曾下诏道,两人都为护陵而死。秦王命两家后代世居遇仙山,世代友好。”
被遇仙山和蒙家村两地名刺激了记忆,赵晓红突然叫了起来:“原来你就是那个在法**为众苦力做证的孟昱。怪不得你的名字这么熟悉,我们昨天才在报纸上看到了你的名字。”
孟昱点了点头,道:“是我。我师父从未回到过遇仙山,我奉师父之命,去万家村一看,顺便打探一下遇仙山上的一个秘密山洞。据我师父说,万家代代相传,那山洞为万方和陈昭昭所发现,非常隐蔽,可为万家危难之时的避难所。师父要我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他祖先留下的遗迹。我就是在那山洞里的两块岩石间找到了这发钗。”
洪涛在知道孟昱就是那法**为众苦力做证之人时,心里对孟昱不是骗子的事实感到一丝遗憾。此时听孟昱说是在两岩石间找到这发钗,便插嘴道:“那这发钗决不可能是先秦之物。山洞是潮湿之地,青铜之物氧化腐蚀得更快。先秦的青铜物,在那样的环境下呆到现在,恐怕已经变成粉末了。”
孟昱辨道:“即便不是先秦之物,也有近百年历史了。因为现在万家村的人,都不知道那个山洞。也就是说,那山洞至少有近百年没有人去过了。”
洪涛一撇嘴,道:“近百年也不可能。在那样潮湿的环境下,这青铜发钗只要几年就彻底地被氧化腐蚀了,不可能保存得这么好。”
孟昱笑道:“我正是根据这,才推断出这发钗很可能是先秦之物。”
洪涛一听,大笑道:“你这是什么逻辑?近几年都不可能,怎么近两千年就可能了?”
顾子乐和赵晓红也被孟昱的逻辑搞糊涂了。就听孟昱不慌不忙地道:“我是这样推断的。第一,现在万家村的人都不知道那个山洞,说明那山洞已经有近百年没有人去过了。我到那山洞看过,非常隐蔽。诺大的遇仙山,如果不知道有这个山洞,又刻意去找的话,是不可能发现这山洞的。遇仙山不是旅游之地,可排除有人刻意去遇仙山找山洞。而现在的当地人又不知道这个山洞的存在,由此可知,这山洞至少有近百年无人去过了。”
洪涛咄咄逼人地道:“就算近百年无人去过了,那又怎么样?”
孟昱笑道:“那就证明了我的第二个推断,这发钗至少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