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灰烬里捞针-《痕语者》
            
            
            
                
    第(3/3)页
    他猛地合上笔记本,抓起加密终端,拨通了边疆某县广电局技术员的号码。
    对方接通后语气疲惫:“那个老系统?早就停用了,连电源都断了五年。”
    “但我需要你接进去一次。”沈砚的声音冷静得不像他自己,“用备用电池,只开机十分钟。”
    沉默良久,对方终于答应。
    凌晨三点十七分,远程连接成功。
    废弃广播系统的后台日志里,空荡的数据流中藏着一段诡异循环:每隔72小时,就会自动播放一段持续13秒的“杂音”,未标注来源,也无调用记录。
    沈砚将音频导入频谱分析软件,滤去背景噪声——
    一串数字序列浮现出来。
    经纬度。
    定位落点,是一座深埋于戈壁腹地的废弃气象观测站,地图上早已抹去编号,只有上世纪地质勘探队留下的模糊手绘标记。
    宋昭带着突击队抵达时,天边刚透出灰白。
    铁门锈蚀,屋内尘封如墓。
    可当他踹开主控室的门,冷汗瞬间浸透后背——
    墙上贴满剪报式的纸质时间表,墨迹陈旧却排列整齐:
    - 2003年6月14日|江城物证中心火灾|证据灭失:陆沉案卷宗
    - 2009年11月3日|喀什边检数据库宕机|目标逃逸记录删除
    - 2015年8月27日|西南医疗站焚毁|生物样本销毁
    七起,整整七起重大证据链断裂事件,全部指向同一个幽灵指令:“清道夫”。
    而最新一行,用红笔潦草地写着:
    下次触发条件:当R08数据公开超过72小时。
    硬盘已被高温熔毁,主板焦黑,但宋昭蹲下身,在散热风扇的滤网上发现几根缠绕的毛发——粗粝、棕褐,带有明显动物角质层结构。
    “送检。”他低声吩咐。
    那一夜,他独自坐在指挥车里,耳机反复播放最后一次接收到的“清道夫”信号音频。
    风噪、电流、低频嗡鸣……一切听起来都再正常不过。
    可就在第十三遍重放时,一个极细微的声音刺入耳膜——
    叮……叮、叮叮……叮。
    驼铃。
    不是机械震动,也不是金属碰撞。
    那是西北牧民夜间巡圈牲畜时特有的节奏:慢三拍接快两拍,伴随着沙地脚步的拖沓回响。
    几十年生活在荒原的人才懂这韵律,就像沙漠知道风的方向。
    宋昭缓缓摘下耳机,眼中寒光骤闪。
    他打开笔记本,调出阿尔金山区域的风速图与沙尘轨迹模型,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道弧线。
    然后,他拨通林晚电话,声音低沉而笃定:
    “我知道下一个销毁点在哪了……”
    电话那头,纸页翻动声戛然而止。
    “不是机器在动。”他说,一字一顿。
    “是人在赶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