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期待好奇之下,曹操快速打开了书信,粗略的扫了一眼。 自动过滤掉了那些酸诗情话,快进到了今日堂上所言。 “我听闻了今日公达所言,才算明白为何你们徐州能安定下来,并且百姓,士族,都支持陶谦。” “他所用之策,应该是制衡之策,提拔士族以内政,拉拢庶人行商贾,又自带丹阳兵马镇境内安宁。” “如此三方制衡,方可保境平安,也正是因为如此,陶谦一死,徐州必乱!!” “桃儿应速速离开徐州,天下只有一个地方可得平安!就是我的心里。” “唉哟……” 曹操闭起了眼,微微向上抬了一下头。 难受。 猝不及防。 我已经尽可能的在避开了,但这些话宛若暗箭伤人,不知何时从什么地方就爆射出来。 完全不管人受得了受不了。 还你的心里。 我迟早给你心口插上一把刀子! “但他所言,确实如此?” 曹操眉头紧皱,在顷刻间就已想通。 嗯……的确如此! 他微微点头。 认可了荀潇的推断。 看来,此前他已经有所猜测,但在今夜听见了荀攸详细的情报,分析等,才算是确信如此。 陶谦治徐,是以自身为主,制衡多方之人,一旦他不在了,整个徐州便是一摊浑水。 徐州内政,人事等等以士族为首,商贾却居多,这两方都不会让任何一方坐大,陶谦就可以将他们牢牢的握在手中。 说白了,这两个阶层之人,都不愿彻底被打压下去。 士族延绵数百年而不衰,地位尊严不可丢。 商贾积蓄钱财,广交贤友,为的也是在乱世之中改头换面,从商贾世家转变为功勋之族。 他们只能依附于陶谦左右,听其任用,互相钳制,这其中,就是以他的丹阳兵为主。 “唔……不愧是文伯。” 曹操暗自点头。 “一句话点醒了我,虽然此节并不难想,但是初想到这一点,却要绕些路途。” 他嘴角上扬,心情大好。 想通了此节,明年之军备内政,各地政策,招募兵马的方向也都有了。 而且这与志才所划定的方略并不冲突,同样是以兖州为本,扩其徐豫。 横贯黄河以南,得渡口以拒袁绍,徐徐图之北地。 取徐。 …… 半夜,曹操到了后院内,发现宪儿所在的偏厢房还亮着。 很敏捷的揣着书信走了进去。 在门口顿住身形,房内的曹宪穿粉色裙袍,斜坐在卧榻上,伏于案牍上在看着什么。 曹操摆手喝退了左右婢女,举步进入其中,缓慢到了曹宪身前。 一個阴影挡住了光线,曹宪登时抬头,神情有点闪烁。 看清来人后,立刻尴尬的笑了笑。 “父亲。” “书信看了多少?”曹操尽可能让自己声音柔和,毕竟也不想让女儿认为是威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