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进化的经脉-《从零开始的加点进化》


    第(2/3)页

    趁着上课铃还没响,陈觉赶忙掏出手机在淘宝上搜了一下。

    可调节的上限20kg负重背心来一件,单个2kg的负重手环来一对,单个6kg的负重绑腿来一对,一套买下来花了500多。

    东西不贵,但是重量有点惊人,算起来一共72斤的负重。

    还好都是可调节款,一次性上那么猛的负重,陈觉估计自己还没适应就要被压垮。

    ……

    上网挑好了负重,上课铃声也正好响了起来。

    教室内开始鸦雀无声,台上讲课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

    只见老教授点开了课件,又让同学配合地搬了一个人体模型到台上开始讲到:“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中医里的经络基础。”

    “我们人体内的经络一共分两部分,一种是经脉,一种是络脉。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打个通俗点的比方,经脉就像是城市里的主干道、江河里的主流。”

    “而从主干道里分出的支流,我们称为络脉。络脉网络全身各个部位,和主干的经脉共同组成了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老教授一边讲解,一边拿着细长的教鞭对着那个人体模型上密密麻麻的经络图指指点点。

    陈觉也是第一次听中医学的课程,感觉非常形象有趣。

    特别是那些经络图的出现,就像是小时候玩游戏、看武侠剧里发现了某个神功秘籍一样,令人感到新奇。

    “经络中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老教授翻了翻课件一边介绍,同时话风一转道:“同学们肯定很好奇,为什么这些经络里频繁出现十二这个数值?”

    “是古人有某种数字上的强迫症,硬凑出来的?”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古人发现了这十二经络的运行时间规律,恰巧就对应我们古代的十二时辰。”

    “就像我们现代临床医学里的人体生物节律,我们的身体器官并不是一天24小时都在工作,它们在不同时间段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我们的肠胃,到了饭点胃酸和消化液就会分泌加速,同时让我们的大脑感觉到饥饿。”

    “同样的道理,十二经络的运行同样跟每天的十二个时辰对应。”老教授一边讲解,一边翻动课件。

    “其实最早期的经络学说,也就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里只记载了11条经脉。”

    “一直到后来的《黄帝内经》面世,才形成了现在的中医十二经脉理论。”

    “至于这后增的一条经脉,叫做手厥阴心包经,它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

    “西方解刨学在1846年才发现人类上臂有一条遗留正中动脉还在不断进化。正中动脉是人类胎儿时期的正常动脉,在出生前开始退化,只有10%到30%的成年人才有所保留,也被称作变异动脉。”

    “这条西方解刨学刚发现的上臂【遗留正中动脉】的解剖位置,恰巧就跟手厥阴心包经完全一致!”

    “而《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大概在先秦至汉代,这说明了我们的老祖宗比西医早了快两千年就发现了这条正在进化的经脉。”

    老教授说完,脸上闪过几分激动和骄傲之色。

    底下听课的同学们也是听地格外认真,就连陈觉也是颇为赞许地点了点头。

    中医就跟传武一样,年年在网上被人打假、被人污名化,这里头涉及到了医疗资本在背后的博弈和布局。

    如果说中医没用?

    那华夏文明自古以来几千年的繁衍传承,靠什么去控制疾病?

    靠嘴炮和还在娘胎里没有孵化出来的西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