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在知青宿舍节奏带偏-《火红年代:从卡车司机开始》


    第(2/3)页

    现在在女知青宿舍这边,所有女知青都拿着一个搪瓷杯在喝藕粉。周灵莹带来的一包藕粉每人倒一点就没了,男知青那边都没分到。

    知青都来自五湖四海,有知道三家村藕粉的也很正常,这一说价格,听到虽然没要一块钱一斤。但也九毛二,而且也只有那边产地附近城市才有的卖。

    十几个女知青,一人一杯算下来成本也五六分钱了。很多人都慢慢品味着,觉得好东西就是香。

    其实这东西属于清香型的,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喝很多都不会腻。但对于江成来说,喝了两次后,就觉得也就这样了。

    “周灵莹,江成真的到你老家,给你带了你父母做的菜?不会坏嘛。”这次问话的是张艳,在知青里面跟周灵莹关系算最好了。

    “嗯,江成本事大,说可以弄到冰块,跟卖冰棒的一样,存放带过来不会坏。就是要浪费点钱。”周灵莹回复道,这也是江成告诉她的。

    这年代其实有很多地方能弄到冰块,但普通人弄不到,只有一些单位有需求开证明才能买到。像冰厂,冷饮厂,还有肉联厂也有自己的冷库储存肉类。

    周灵莹这样一说,大家是真的羡慕。可惜她们在知青队这边能解决自身温饱都不容易,有些人想给家里带东西都没的带。让家里人给她们带东西,除非是家里条件好的,否则也不会找周灵莹帮忙,给家里添加负担。

    很多下乡后的知青,不管最初愿不愿意,但得到了锻炼是真的。

    其实周灵莹也是如此,江成说能去她家的时候,她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能给家里带点什么,而不是要家人东西。到周灵莹也想不出拿什么属于自己的东西孝敬父母,都是依靠江成弄来的东西。

    周灵莹觉得自己也有些想当然了,她的家人有工作的多,条件稍微好点。但其他人大部分是条件一般的,就算是城里的女生,也比较懂事。

    周灵莹说运气好的话,她丈夫能给大家带东西。大部分人是想着有没有东西带给家人,这远离家乡,更多的是思念,物质是其次。

    “周灵莹,我打算养只鸡,养到秋天给我家里寄过去。”

    “王芳,你不是会用竹条编篮筐嘛,能不能教教我,我想给家人编一个蓝筐。”

    “我要给我妈绣一块手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