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也就邺城值得一抢-《带着骑砍速通乱世》


    第(2/3)页

    “大将军,之前有位迎义军追上南逃的马氏族人的赵忠兄弟,跟着我当差数月,办事相当得力,为人又有主意,是赵郡无田正户出身……”

    张仁想要举荐这位得力属下,但说来说去讲不出为赵忠请官的话。

    “这人识字吗?若是识字给个官身,跟到我身边管武器甲胄,若是不识字就跟着楼权那些人读一段时间的书。”

    义军新官吏几乎全靠中高层军吏、官吏举荐,而能写会断之人最差也是寒门士族,普通百姓只能靠上战场用命挣军功才能往上爬。

    为了扭转这种形势,李昊先前把楼权等部分肯合作的士族成员聚集起来,办了个通学馆,让没念过书的义军官吏闲暇之时就在通学馆进修进修。

    “赵忠不认识字。”张仁腼腆一笑,“我替他拜谢大将军了。”

    说罢俯身在地拜了一拜。

    义军的官吏相当匮乏,他们这几人要管的事实在太多,李昊让他们捡紧要的回禀,一桩桩说完事都到半夜三更天了。

    之后各回各家,大将军去了自个儿住所后洗漱一番,到北屋准备恶战数场后再行歇息。

    北屋内仅仅点了一盏油灯,听到动静的武宪英自床榻上翻身,轻柔一笑后起身,先关了房门,而后走到夫君身前,双手娇滴滴搭在大将军肩上,又一路滑下去解开袍服的系带。

    “好人,今夜说什么也得温柔些,妾可受不住郎君……”

    她话是这么说,身体却若即若离,用动作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李昊呵呵一笑,双手抱起武宪英,将她掷到榻上。

    此女身形中等、五官娇媚,难得的是细枝结硕果。

    “郎君不要,啊~”

    她趴伏在床榻上,下腰撅屁股,鏖战了数刻钟。

    许久之后,李昊躺在榻上,享受着武宪英的按抚。

    “郎君,我父也实心为义军做事数月,是否为我父封个官身?”

    拖延片刻后,武宪英吞吞吐吐,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此女挑的时机不可谓不好,义军刚刚大胜,正是用人之际,武智能把自家坞堡经营成元氏县巨富之一,也算有点才能。

    “等打下巨鹿郡吧,看看他在巨鹿郡收集的军情如何。”

    武宪英大喜,给大将军的按抚都用力许多,李昊被她的柔荑带起兴趣,又将她按在榻上,开始新一轮征战。

    ……

    十一月二十号,巨鹿郡巨鹿县。

    巨鹿郡设立于秦朝,初设之时辖县三十有余,西汉一朝减到二十县,东汉再减五县,到如今,巨鹿郡仅辖八县。

    巨鹿县便是巨鹿郡南端,其西方八十里地便是冀州治所信都县,西南方一百三十里地便是邯郸城,而邯郸城正南七十里地,便是邺城所在。

    义军在中山国的开拓相当顺利,由于大量国兵向义军投降,中山国诸县里居然有主动为义军开城门之人,当地的士族能逃的也几乎逃走了,义军清查田产时都轻松许多。

    唯一不好之处便是逃走的数十家士族带走了他们的私兵、荫户,还裹挟走了不少给他们耕种的正户,这让中山郡的丁口下降不少。

    占据中山郡五县后,两万一千余名义军将士便掉头南下,一路攻占巨鹿郡七县之地。

    到如今,拿下巨鹿县、信都县等地后,便可南攻邯郸、邺城等大城。

    “巨鹿县不比高邑县、信都县,此郡郡治在廮陶县,巨鹿县其实不大重要,士族仅有魏氏、耿氏、贝氏、张氏数家,有几家的族人已经拖家带口逃走了,剩下私兵加起来,约莫有一千余人,此城之中最多有一千五百持刀之卒。”

    一身两当铠的武智站在诸多骑马的义军军吏前,为众人介绍巨鹿县城内的情况。

    他的军情与义军斥候探查到的相差不多。

    东汉时巨鹿郡的郡治就迁到了廮陶县,巨鹿县由此大为衰落,远远比不上冀州治所信都县,也比不上一百五十余年之久的冀州州治高邑县。

    当然,这几地的士族其实还能细分,高邑县兴起于东汉时期,当地士族对晋廷的忠诚远不如信都县的士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