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窗外是一方小农家院子,矮小的竹片篱笆围成院落,还有一扇稻草顶搭的柴门。 谢瑛又往帘子外走,帘子外连着一间灶房,只打了一口灶,灶前堆了柴禾。 墙边还有两个土陶坛子,谢瑛打开,里面装了半坛粟米,就是后世的小米,和一坛腌制的野菜。 橱柜里更是简陋,只有大块的石盐,和小半罐酱油,以及几个土陶碗。 别说肉食,连油都没有。 谢瑛又走到门口往外看。 青山隐隐,云雾缭绕,院子似乎建在山顶上,墙角一方草棚下,谢良粟正迎着冷风劈柴。 小小身板,费劲地劈下干柴,又整齐地堆在草棚里。 谢瑛看了眼,一阵风吹来,喉咙一阵痒意,猛地哐哐咳嗽起来,半晌都停不下来。 “咳咳咳。” 听闻咳嗽声,谢良粟担忧地走过来:“阿姐,你怎么出来了,快进屋,别再着凉了。” 谢瑛捂住了咳声,语气平淡:“我没事。” 出口的话却也咳嗽得说不利索,咳了一阵才缓过来,被谢良粟扶回屋子,递来一把凳子。 这凳子倒是小巧,树墩做的,劈了一片靠背,只够一个人坐。 谢瑛拿着小凳子围坐在火堆旁,身体感受到暖意,舒服许多,见谢良粟要出去,又随口叮嘱。 “外面天寒地冻,你也进来坐会。” 谢良粟乖巧一笑:“阿姐,我还要劈柴,过几天父亲要背到集市上去卖,不能耽误了。” 原主记忆中,每逢集市,谢父背着柴禾去卖,一担柴不过数文钱。 这柴不是整块的干柴,而是杂树的枝干,这时土地树林大都是有主的,自然是公家或当地豪强大绅的。 官家允许老百姓拾柴,满足日常生火取暖,禁止砍伐。 谢瑛从床头柜子里,找到一张麻布巾,蒙住脸挡风,又走到灶房。 早饭还没吃,谢良粟还在外忙着劈柴,谢瑛开始烧火做饭。 从木桶里舀出两瓢水,倒在大铁锅里,又盖上木锅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