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热身-《帝国风云》


    第(2/3)页

    因为其原形是舰载战斗机,所以在投掉了鱼雷或者炸弹之后,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最突出的,还是其低空飞行性能,该机能在帖近海面的高度上,以每小时二百六十公里的速度飞行,而娄空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三百二十公里,俯冲时能达到每小时三百五十公里。

    如果以十年后的标准衡窭,这些性能算不上先进。

    可是在当时“海鸥”的各项性能绝对不算差。要知道“福克”式舰载战斗机的高空最大速度也就只有每小时三百四十公里,低空最大速度甚至比“海鸥”还要慢一些,俯冲性能更是不如“海鸥”

    当然,最重要的“海鸠”能携带鱼雷与炸弹执行轰炸任务。

    虽然“福克”战斗机也能外挂五十公斤级炸弹,但是用来对付主力舰,至少需要二百五十公斤级炸弹。

    〖日〗本海军也有类似的舰载飞机,问题是“凤翔”号的载机数量才二十架左右。

    此外“凤翔”号航母依然在伊势湾里,根本没有编入作战舰队。

    显然,〖日〗本海军并不认为这艘只能搭载二十架飞机的航母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甚至不认为航母上的那些飞机能对主力舰构成威胁。

    这也可以理解,当时最好的舰载飞机,也只能携带二百五十公斤级炸弹。

    这是个什么概念?

    三百毫米穿甲弹的就重达四百多公斤,而十六英寸穿甲弹的重量更是在八百公斤、甚至一千公斤以上。即便如此,也要在足够近的距离上,才能打穿主力舰的装甲,而那些轻得多的炸弹,又有什么威胁可言呢?至于航空鱼雷,就更被那些传统海军将领看不起了,因此航空鱼雷比舰用鱼雷轻得做,战斗部的装药量也少得多,即便击中了战舰,也不见得能够击穿战舰的装甲。

    这种轻视航空兵的思想,在〖日〗本海军中极为盛行。

    别的不说,〖中〗国海军在建造了比“凤翔”号大得多的“大鹏”号之后,一些〖日〗本海军将领就在嘲笑〖中〗国海军,认为〖中〗国没有建造主力舰的技术基础,也没有造船能力,所以才会建造这艘航母。

    显然,冯承乾不会提醒〖日〗本海草,只会在战场上教训〖日〗本海军。

    虽然战争还没有打响,但是冯承乾没想错过打第一枪的机会。海战不是陆战,抢先开火的一方,往往占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冯承乾没有把希望寄托在主力决战是,因此更需要掌握先机。

    搜索进行了两轮,依然没有找到〖日〗本舰队,反到是发现了不少〖日〗本商船。

    因为离得足够远,所以冯承乾并没有盯住那些商船。

    下午四点,冯承乾收到了吴铁生发来的电报。

    二十四小时的时限已过,〖日〗本当局没有给出任何答复,吴铁生已经通过外长周仁康,向〖日〗本驻华大使递交了宣战书,同时让〖中〗国驻日大使向〖日〗本政府提交宣战书,天黑之前,〖中〗国政府就将下令驱逐〖日〗本外交人员,而〖中〗国驻日外交官也将在同时登上回国的娜轮,〖中〗国将在宣战后与〖日〗本断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