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各打各的-《帝国风云》


    第(2/3)页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航空战队,登陆釜山的日军根本得不到有效的空中掩护。

    至于空中支援,就更加不可能了。

    结果就是,到七月底,二十万日军依然盘踞在釜山地区,并没有按照〖日〗本陆军军令部策划的那样向北推进。

    与欧洲战场不同,朝鲜是一个以步兵为主的战场。

    原因很简单,朝鲜既没有供机械化部队通行的道路,地势又崎岖不平,根本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

    当然,日军也没有多少坦克战车。

    有趣的是,〖中〗国陆军的入朝部队也没有多少装甲力量,数量最多的是配备了机关枪的轮式装甲车。

    朝鲜战局的关键不是看谁投入的地面部队多,而是谁掌握了制海权。

    要知道,就算〖中〗国与朝鲜相邻,运输也主要走海路。如果靠地面运输,根本无法支持二十五万作战部队。〖日〗本更是如此,如果没有海运,登陆釜山的日军就将成为瓮中之鳖,别说占领朝鲜,能够守住釜山就不错了。

    这下,问题来了。

    朝鲜西面的黄海在〖中〗国海军掌握之中,而东边的〖日〗本海是〖日〗本海军的天下。

    虽然在〖中〗国空军的威胁下,〖日〗本舰队不敢从〖日〗本海北上,甚至不敢过于靠近朝鲜,但是〖中〗国舰队也无法进入〖日〗本海,谈不上夺取制海权。

    这样一来,朝鲜海峡、即对马海峡成为了双方的分界线。

    显然,〖日〗本舰队不会到黄海挑战〖中〗国舰队,而〖中〗国舰队也不会冒险进入〖日〗本海。

    问题是,这种僵持局面对〖中〗国不利。

    原因很简单,〖日〗本的船只正通过朝鲜海峡,把兵力与物资送往朝鲜,入朝日军的实力正在不断增强。

    如果不能打破这个僵持局面,朝鲜战局肯定会恶化,到时候〖中〗国陆军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击败登陆朝鲜的日军。

    更重要的是,这必然会使中日战争延长。

    正是如此,冯承乾才回到青岛,决定用行动打破僵局。

    只是,摆在冯承乾面前的是一个大难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