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争分夺秒-《帝国风云》
            
            
            
                
    第(2/3)页
    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等到攻击机群到达,又得过去一个小时。
    两个小时之内,美军舰队可以航行数十海里。一般情况下,攻击机群的搜寻范围不会超过五十海里。虽然此次攻击行动的出击距离比较近,参与攻击的轰炸机有足够的燃油去搜寻美军舰队,但是为了提高攻击效率,就得提前派出几架战机去寻找美军舰队,而且最好是速度较快的战斗机。
    八点半,执行搜寻任务的十二架战斗机率先升空。
    此时,〖中〗国海军已经全面换装了舰载战斗机,即由成飞研制的“海鹰”式战斗机“猛禽”则退居二线。
    有趣的是,当时从〖中〗国海军中退下来的“猛禽”有很大一部分在空军中继续服役,并且参与了大陆战争。后来,还有一部分“猛禽”被转交给了缺乏战斗机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并且服役到大战结束的时候。战后,绝大部分“猛禽”都已战损,剩下的也因为性能落后而遭到淘汰。最终,只有两架“猛禽”保存了下来,一架在〖中〗国海军航空博物馆里,另外一架则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航空博物馆里。
    可以说“海鹰”绝对是一九四一年最优秀的舰载战斗机。
    从性能上讲,要到f-4u“海盗”与f-6f“地狱猫”正式服役,美国海军航空兵才获得了能与“海鹰”抗衡的舰载战斗机,而“海鹰”经过多次改进,其后期型号并不比“海盗”与“地狱猫”差多少。
    事实上“海鹰”是〖中〗国海军在这场大战期间服役时间最长的一种舰载战斗机。
    除了错过了对日作战之外“海鹰”几乎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的每一场战斗,特别是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三年期间,也就是太平洋战争打得最惨烈的两年间,一直是〖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机。
    与“猛禽”相比“海鹰”最大的特点就是更加敏捷。
    在保持了海军舰载战斗机特有的高速与俯冲性能之外“海鹰”的敏捷性大大提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多用途战斗机,而不是像“猛禽”那种,仅适合执行截击任务,在各个方面都具有较为突出的性能。
    事实上,在大战后期“海鹰”已经不是性能最好的舰载战斗机了,但是仍然在〖中〗国海军中服役,而且在舰载航空兵中服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海鹰”能够挂载二百五十公斤级以下的航空炸弹执行轰炸任务,也就是能在必要的时候充当战斗轰炸机使用,其作战范围非常广阔。
    美国海军在一九四一年的主力战斗机,即f-4f“野猫”根本不是“海鹰”的对手。
    单从性能上讲,f-4f“野猫”与“猛禽”极为相似。
    早在大战爆发前,美国海军就通过联合演习,证明“野猫”能够对抗〖日〗本海军的“零”战,算得上是一种合格的战斗机。问题是“野猫”更适合执行截击任务,很难与灵巧的战斗机进行格斗。
    有趣的是,美日海军在联合演习中总结出的经验,也为〖中〗国海军所用。
    在与〖日〗本海军作战的时候,〖中〗国海军的飞行员参照了“野猫”对抗“零”战的方法,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