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潜艇警戒线-《帝国风云》
第(2/3)页
与恶劣的居住条件相比,潜艇上的饮食就更成问题了。虽然任何一支海军都会为潜艇部队提供最好的食品,但是没有任何一种食品能够长期保存,特别是在潜艇上长期保存。要知道,当时的潜艇没有足够的电力供应,特别是在潜航状态下,电力更得计算着使用,因此没有一艘潜艇配备冰箱。中国海军的潜艇上,最常见的食物有三种,一是产自金华的火腿、二是腌制好的泡菜、三是还未成熟的柠檬。这三种食品,几乎就是每一名潜艇官兵在任务后期的主要食物了。当然,有的时候也会用产自四川的腊肉、或者是广东的咸鱼替代火腿,泡菜也会换几种花样,柠檬则有可能被蜜柚或者青苹果取代,但是潜艇上的伙食并没有因此而变得丰富。每次回到港口,大部分潜艇官兵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餐厅点上一大桌菜肴,好好享受一顿。当然,能有新鲜的食物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很多时候,潜艇在返航途中,官兵能吃的都是已经发霉变质的食品。为此,中国海军还专门研制了一种防腐剂,只是那个味道没人敢恭维。
事实上,居住环境与伙食还不是最让潜艇官兵反感的事情。
不管怎么样,在出海之后,潜艇上人人平等,即便艇长与军官可以在餐厅里就餐(潜艇上的餐厅,往往就设在艇长住舱后面的过道里,旁边是电报室与声纳室,非常狭窄,仅能容纳六名军官,因此得有部分军官在进餐的时候留在执勤岗位上),其获得的食物有不会比普通士兵好多少。
对潜艇官兵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孤独与寂寞。
在海面战舰上服役,即便出海作战,舰队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也能够接受后方发来的电报。大型战舰上,都有专门的海军邮政机构,大部分官兵都能够及时收到家书,使其不会感到寂寞与孤独。当然,在大型战舰上,官兵数量众多,而且在非战斗状态下,每一名官兵都有机会到甲板上透风,因此不会有太强烈的孤独感。
在潜艇上,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虽然大战期间的潜艇,大部分时候都在水面上航行,但是潜艇的作战区域,往往离己方基地数千公里,因此只有长途电台能够收到后方发出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潜艇上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容纳专门为官兵接收家书的电台,所以潜艇官兵在出海之后,就等于与熟悉的世界断绝了联系。此外,即便是大型远洋潜艇上,也就只有几十名官兵,而且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到甲板上放风。
可以说,孤独感是潜艇兵最大的敌人。
也正是如此,潜艇兵的心理素质往往是最好的。
要知道,在潜艇诞生之后,很多海军名将都出自潜艇部队,比如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
问题是,心理素质再好的官兵,也有一个极限。
对于第三舰队的潜艇官兵来说,每一次出海,都意味着至少在接下来的七十天里,他们得独自面对所有挑战。
在完成了七十天的作战部署后,每一名潜艇官兵都想回去享受半个月的休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