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裁军-《帝国风云》


    第(3/3)页

    要知道,空军问世也不过三十年,而所有的战争最终都是由地面战斗决定胜负的,没有一场战争由空军单独打赢。

    只是,这绝对是正确的军事思想。

    虽然在当时,乃至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之内,空军也没能单独打赢一场战争,但是随着军事技术进步,当空军的战斗力达到了某个程度的时候,也就有能力用轰炸来迫使一个国家投降。

    大战结束后不到六十年,中国空军就用一场漂亮的战争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中国空军能在六十年后单独击败一个国家,与坚持以战略航空兵为重,重点发展空军的进攻能力有必然关系。

    可以说,在大战末期,中国空军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有趣的是,并非所有军兵种都在裁员。

    当时,陆战队就没有裁军,反而在扩军。

    按照计划,到一九四六年底,陆战队的一线作战部队将达到三十个陆战师,二线部队则为六十个陆战师。

    这就是说,陆战队作战部队的总兵力将从原来的一百五十万增加到两百万。

    如果把非作战人员算上,陆战队的总兵力将突破二百四十万。

    当然,陆战队扩充不是没有道理。

    要知道,登陆战中,陆战队是绝对的主力,只有陆战队成功上岸,夺取了海滩与港口之后,才能让陆军的作战部队上岸。实战还证明,在滨海地区,特别是在河流密布的沿海平原上作战,陆战队比陆军更有效。

    这样一来,如果以攻打美国西海岸地区为目标,陆战队的价值就超过了陆军。

    也正是如此,在陆军大举裁军的时候,陆战队却在扩军。

    事实上,正是这次扩军,为陆战队在战后不再受海军辖制,成为独立兵种,而且是三大军种外唯一的独立兵种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陆战队得到重视,也直观的反映出,中国的军事战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大战爆发前,中国的军事战略以防御为主,即便不是本土防御,也是以背靠本土的防御为主,即把敌人挡在国门之外。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主要用在本土之外、而且以进攻为主的陆战队才没有受到重视。

    陆战队的地位提高,意味着中国放弃了防御战略,转为奉行进攻战略。

    当然,在这波裁军浪潮中,中国海军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只是晚一点才受到影响,而且裁军幅度一点都不比其他军种低。

    更重要的是,海军大规模裁军所造成的长远影响最为巨大。

    即便对这场战争最后阶段的战斗来说,中国海军大裁军也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而这又是不得不做,而且早做比晚做要好得多的事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