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得不偿失-《帝国风云》


    第(2/3)页

    显然。顾祝同打算等到这支临时舰队到达之后再离开巴拿马。

    只是,他没有等那么久。

    九月十九日,顾祝同收到了海军情报处发来的消息,美军已经放弃了轰炸巴拿马运河的作战行动,正在全力向波多黎各增兵。

    也就是说,美军已经猜到,中国海军即将攻打波多黎各。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已有是支战斗舰队进入加勒比海。因此随时有可能出动舰队封锁波多黎各。

    在此之前,美军肯定想把更多的部队送到波多黎各。

    收到消息后,顾祝同没有迟疑。立即率领舰队北上横渡加勒比海,正式启动了攻打波多黎各的作战行动。

    后来。顾祝同才知道,十五日的战斗,已经彻底打垮了美军的士气。

    在这场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的战斗中,美军损失了七百八十八架轰炸机与三百六十四架战斗机,近万名飞行员与空勤人员阵亡、失踪或者是被俘,单次出动的损失率接近百分之八十!

    这是个什么概念?

    即便在轰炸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的战斗中,美军轰炸机的损失率也不到百分之五,即每出动一百架次才损失五架。

    百分之八十的损失率,意味着这是一次彻底失败的轰炸行动。

    按照美军的标准,单次出动的损失率超过百分之七,就算得上是失败了,因为这意味着从轰炸中得到的好处还不如遭受的损失。

    事实上,单次出动率在百分之五以上,轰炸行动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原因很简单,轰炸机是最为昂贵的战机,而新式重型轰炸机又是轰炸机中最贵的,也是当时世界上最贵的战机。

    比如,制造一架b-29的花费足够用来制造十多架p-51d!

    当然,中国空军的轰炸机也不例外。

    在一次战斗中就损失了七百多架b-29,不管美国多么富裕、不管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多么强大,也承受不起。

    要知道,就算波音公司的两条生产线开足马力,一个月也只能生产一百架b-29。

    也就是说,一次战斗的损失,相当于大半年的产量了。

    如果以价值衡量的话,七百多架b-29相当于三支拥有三艘舰队航母的战斗舰队,而且还包括了所有护航战舰与舰载机。

    也就是说,美军用相当于三支舰队航母的代价,只换得了重创六艘巡洋舰,以及击落三百多架战斗机的收获。

    显然,美军的损失比收获大得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