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轰炸与登陆-《帝国风云》


    第(2/3)页

    显然,轰炸美国的大城市,就是在打击美国的工业。而工业正是美军的后盾,是维持战争的基础。

    没有了城市里与城市郊外林立的工厂,美国什么都不是。

    事实上,英国就是被这么打垮的。

    在对英战略轰炸前期,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还试图通过轰炸达到政治目的,因此让空军去轰炸英国首都,似乎认为通过对伦敦的大规模轰炸,能够让英国投降。可惜的是。在伦敦被炸成废墟的时候,英国并没有投降。原因很简单,即便伦敦是英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英国的工业中心城市,可是英国的工厂并不仅仅分布在伦敦。伯明翰、曼切斯特、布里斯托尔、利兹、利物浦等等都是工业中心城市,而只要这些城市的工厂没有被破坏,英国就能坚持下去。到了后期,战略轰炸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的工业城市,在相继把伯明翰等大城市炸成废墟之后,英国才力竭而倒。

    问题是,美国不是英国。

    要知道,英国只是一个岛国,而且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岛国。

    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的人口超过了四千万,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而国土面积还不到美国的三十分之一。也就是说,英国的人口密度是美国的十倍以上,意味着英国的城市分布得太密集了。

    结果就是,在大城市遭到战略轰炸的时候,英国的工厂根本无法往中小城镇转移。

    显然,这个问题在美国并不存在。

    即便在东海岸北部地区与五大湖地区,人口密度也算太高,而且在中心大城市周围有很多中小城市,以及更多的城镇。

    也就是说,如果大城市遭到轰炸,美国的工厂可以转移到中小城市去。如果中小城市也遭到轰炸,还可以往城镇与乡镇转移。

    显然,中国空军还没有强大到把美国本土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都炸成废墟的程度。

    正是如此,顾祝同才不得不怀疑战略轰炸的有效性。

    当然,还得考虑战略航空兵可能遭受的损失。

    在轰炸美国南部地区时候,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即部署在古巴的护航战斗机没有足够的航程,无法对飞往得克萨斯州的轰炸机群提供全程掩护,才不得不让部署在美国西海岸地区的航空兵出动护航战斗机。

    当轰炸范围扩大到美国东海岸北部地区与五大湖地区,护航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要知道,从古巴到纽约超过了三千公里,别说是战斗机,即便是普通的重型轰炸机也没有这么远的作战半径。

    更要命的是,在此方向上,只有百慕大群岛可以部署战斗机。

    问题是,美军航空兵一直在压制百慕大群岛,让德意联军无法在这里部署轰炸机。即便能够在百慕大群岛上部署战斗机,受岛屿面积限制,以及与德意联军共用机场,能部署的战斗机也非常有限。

    这样一来,就得出动海军的舰载航空兵为轰炸机群提供护航掩护。

    只是,舰载战斗机在执行护航任务的时候,舰队也将进入美军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也就肯定会遭到打击。

    显然,这等于加重了战略航空兵的作战负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