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现代海军之父-《帝国风云》
第(2/3)页
这个规模,别说两强标准,连三强标准都能达到
显然,中国海军根本要不了这么多战舰,而且也不需要用这么多的战舰来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只是在大战结束之后,中国海军的裁军行动并没有全面展开
主要就是,庞大的援助任务,需要足够强大的海运力量做基础,而就算把全世界的运输船只都动用起来,也难以满足需求
为此,中国海军承担了部分运输任务
比如,中国海军的所有舰队航母与小型航母都被当成了滚装货轮专门负责向受援国家运送各种车辆事实上,航母的运送能力强于任何一种滚装货轮一艘舰队航母,最多能在机库与飞行甲板上搭载近三千台车辆而一艘万吨级滚装货轮一次也就只能运送一千五百台车辆
可以说,航母是非常理想的运输工具
当然其他战舰也没有闲着比如登陆舰也被改造成了运输船只,用来运送粮食等散装货物
至于快战斗支援舰,是加理想的运输工具,特别使用用来运送油料等液货
可以说,战后援助,让中国海军有事可做,也就没有必要急着裁军
结果就是,直到一九五五年,大规模援助工作基本结束的时候,中国海军的裁军工作才正式开启
只是,此时的环境已经大为改善,裁军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重要的是,五年的援助工作,充分证明了海军的价值,特别是在和平时期保持一支强大舰队的必要性
最终,海军的裁军方案大幅度缩水
按照一九五五年底订下的裁军计划,中国海军最终将保留二十八艘舰队航母、并且把十二艘舰队航母与十二艘小型航母改造成两栖攻击舰,还将保留三十六艘防空巡洋舰,四十八艘多用途巡洋舰,七十二艘大型驱逐舰、一百二十八艘反潜驱逐舰、一百零八艘潜艇、以及一百二十四艘各类登陆舰
这个规模,比按照最出制订的裁军方案裁减之后增加了百分之三十
重要的是,在减少裁减规模的同时,海军还获得了建造式战舰的机会
最重要的,莫过于大型航母了
早在一九五二年,海军就获得了建造四艘大型舰队航母的第一笔拨款,而海军只花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了大型航母的设计工作一九五六年,海军正式启动了“琉球群岛”级大型航母的建造工程,首舰“琉球群岛”号在当年就正式动工建造,而后继三艘,即“马里亚纳群岛”号、“所罗门群岛”号与“赫布里底群岛”号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陆续开工,该级航母也正式拉开了大型航母的历史篇章
虽然在此之后,出现了航母的大小之争,即部分海军将领认为,在核时代,大型航母是敌人核武器的理想打击目标,因此主张放弃大型航母,转为建造小型航母,但是中国海军从此之后所建造的,全都是大型航母
一九五六年,海军还获得了一笔额外拨款,即设计第二种大型航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