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各干各的-《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第(2/3)页

    洪武年间,朱元璋也点头:“寒门贵子的确不容易,能有教无类,这样的先生、夫子才是好先生、好夫子!”他当年还在征战,也没忘为儿子们去请大儒为师,结果那些所谓有才学的隐士各个都傲得不行,凭你如何好言好语、奉上金银,人家压根不拿眼瞅你。

    朱元璋哼了一声,最后他用自己的办法还是“请”到了那些大儒——当然是刀架脖子上“请”回来的!

    林菱看完这个再继续沿着列表往下翻,就翻到了土地改革的那节课录像了,于是顺手私信转发给了明摄宗。

    【找到啦,发给你咯,明摄宗你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那种,不过爷爷是讲给学生听的,所以讲的比较通俗浅显,不是研究论文一样深入的哈,但我觉得重点都还算有讲到。】

    万历年间,张居正看到了弹出的那一条“您收到了一条私信”不由心绪浮动,他迫不及待地点开拜读,林菱发给他的是个不到半个时辰的视频,就像是书有书皮、画有卷轴一般,这视频也有个“封面”,但他伸手点开“封面”,却无法点开,中间有个不停转动的圆圈,下头还有小字:“正在接收中——”

    张居正只好耐着性子等待,等待中,他却发现那框框里的静止封面中,好像就是林爷爷在上课时转身写字的场景,封面上露出的黑板已经有了提前写好的几行课程提纲。

    那封面不大,上面的字便更小了,他命人取来放大镜,仔细辨认后世的那些缺胳膊断腿的字,读懂以后便很快便被镇住了,原来那是三个诘问,他喃喃地不断重读道:

    一、怎么去理解首长在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说的:“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这句话。

    二、为什么改革的总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而非消灭地主。

    三、农民贫困是由于地主阶级剥削导致,通过改革土地政策,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放出来之后,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和——?

    这三句问话初读有些拗口,但很快便像铁烙一般在张居正心上。尤其是第一句,简直参透了每一个王朝两三百年便会灭亡更迭的实质!

    要知道在大明朝,占据全国人口不到一成的贵族、藩王与乡绅地主们,却能够占有全大明将近八成的土地甚至更高——他们隐田、隐户!

    而老百姓们大多都没有自己的田,几乎是佃农,就算有田的小农,遇上一两年天灾颗粒无收,也只能卖了田地,依附豪强为奴仆,希求活路。

    张居正家里以前便没有田,但他家是军户,做点小买卖的同时,也依附着辽王府生活,即便如此,也时常揭不开锅,他的父亲张文明幼时还有忍饥挨饿的时候,直到他大伯接过了祖父手上的小买卖,经商有道,这才带着整个家族都富裕了起来,他出生以后,家里已经能请得起帮忙的短工了。

    张居正见过许许多多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最后冻死在街头的流民,也正因不是大族出身,他才能够明白,这些话实在真知灼见!

    最后他也开始跟着思考起这三个问题来,并且心中疑惑:工业发展?工匠之业?可是匠户?在大明匠户也备受歧视,为何后世如此在乎、看重工匠?

    这时,直播间又有人说道:

    【实现一个长生不老的小目标:请也转一份给我,我给我儿子女儿学习一下,谢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