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去库存,拉内需-《重建聊斋》


    第(2/3)页

    “我们给这个发工资,又给那个买猎物,我们钱从哪儿来呢?”

    徐文山说:“这个就是我要开辟出山商路的原因了。”

    “可是,可是……”小翠始终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又总结不出来。

    阿发把小翠心中的想话说出来了:“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以前猎户们跟郭家换肉,老张也跟猎户们井水不犯河水,大家都活得好好的,少爷为啥非要花钱顾他们呢?这样岂不是特别……特别……浪费?”

    阿发本来想说败家的,但是仆从肯定不能这样形容主子,便改了口。

    徐文山道:“正是因为以往的方式太落后,我才要介入其中,建立新秩序。”

    “建立新秩序?”

    “对,建立新秩序,让村民们接受新常态,”徐文山道,“鹿鹤沟以往村民们的生存方式,是小农的、自然经济的,猎户家中积压了大量皮货,农户把钱捂在手里不肯用。我这番举动,就是为了拉动内需、去产能、去库存……总之,我们的一切目标,就是让社会资源合理分配。”

    这番话把鹿泽等人说得一愣一愣的,但是实话说,他们一个字都没听懂。

    用大白话讲,徐文山的打算就是用猎户作突破口,将鹿鹤沟的第一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化改革。

    传统社会中很多现象,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比如说,杀猪的老张,在鹿鹤沟的地位很高,徐文山老爹给他找媳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张。

    因为在传统社会里,杀猪的都很厉害,比如张飞,再比如什么镇关西,妥妥的都是地方一霸。

    如果在现代,相亲的时候对方若是个杀猪的,这边只怕要呵呵了。

    但这样来理解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古代的屠户=生猪屠宰厂老板+加杀猪技术工作员+肉类贩卖配送一条龙。而现在的杀猪的,只是整个屠宰产业链条最末端的一个环节。

    说白了,古代没有分工。徐文山现在做的事,就是让鹿鹤沟的肉类生产分工更加明确。

    猎户就专管打猎,屠户就专管屠宰。至于销售渠道,我全包了!

    在鹿鹤沟,猎户和老张听到徐文山这么说,肯定会以为他是个白白的冤大头,做梦都会笑醒,但若是在现在,谁都清楚,做渠道的才是真TMD爸爸!

    ……

    “免费的扳指使用权、优惠的靶场使用价格、还有弓术高手的指导,这些优渥的条件,只是我们的附赠。”徐文山道,“加入俱乐部,还可以享受出售猎物提点百分之五的优惠,也就是说,如果你拿来出售的猎物值100文钱,那你就能多得5文钱。”

    众猎户被徐文山这番说辞给震住了,徐文山所说的、所许诺的,是他们做梦都没想过的,现在都在细细思考品味,这时,雷老虎发话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