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节 收麦-《建设盛唐》
            
            
            
                
    第(2/3)页
    古代不象现代打工那么多的赚钱机会,想拿到铜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在收获庄稼的时候,打工去帮人割麦还是极受欢迎,也因此得到一些工钱。
    农忙时间贵如油!
    一年一季的辛苦尽在此间,人们通宵达旦地工作一般中午后不收割,因为中午前和下午后相对潮湿,麦穗吸收水份不易断裂脱落,中午后水份少了,麦穗较脆,收割时损失要大一些,而对于目前的水平,损失不允许,人手严重不足,毕竟人可以照顾百亩地,但收割却不可能一时间收得尽百亩,而且吐蕃铁骑虎视眈眈,一旦给他们突破,万一成溃堤之势,那影响深远!
    没粮食无力支撑军用军不大集大战失败影响国运,影响已身进阶。
    所以冯小宝通红的眼睛下严令:不惜一切力量保秋收。
    麦客大派用场,他们的度快,水平高,冯小宝正用上他们,因此开设绿色通道,给予特殊照顾。。。这是他教给手下的。
    早早地在关陇地区招收熟手麦客,集中运送他们,中途食物免费,加多一成报酬,因此吸引了五百麦客远赴河湟给他效命。
    他们往往一把镰刀,一顶帽子,一个简单行囊,就往往是全部的家当。
    不要小瞧他们,只见他们拱着腰,镰刀飞快地挥舞着,麦杆被割断时出劈劈啪啪的响声,单调而悦耳。边割边捆,立成厚厚的一簇。扭过头,是黑乎乎齐整整的麦茬;转回身,依然是金色的麦海,麦客成了海岸线的推进者。
    这些麦客的度相当快,极为努力,因为冯小宝要他们来,报酬好,伙食好,当他们看到主食管够,不够再拿,有肉有菜,还有大锅肉骨头汤,每天更换,第一天吃羊肉、第二天吃马肉、每三天吃牛肉,真是开了眼界。
    极少有过这样好的伙食!
    伙食这么好,听说家主是朝廷的将军,不到三十岁的将军,难怪!
    ……
    收割下来的麦子就要进行“打麦”,即脱杆处理。
    方法两种,可以用人工拉牲口拖石碾去碾压地上的麦子,前提是麦秆必须很干燥,更多的使用打麦机操作。
    冯小宝集中老农们研究出的打麦机就象一个滚筒,滚筒上布满尖杆,放在架子上,架子上有挡板,使用皮带传动,人踩动踏板,滚筒就可以碾下塞来的麦杆,把麦子脱出来,收集一起,用木锨趁风扬洒。
    麦皮飞洒,烟雾弥漫,人们用毛巾把嘴巴鼻子围起来。
    留下的麦杆不会被浪费,可以用作牲口的食料、沤肥。
    最后,人们要将打好的麦粒运走,到比较安全的地方找到平地上晾晒一周左右方可进仓。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