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八节 论功-《建设盛唐》
            
            
            
                
    第(2/3)页
    说起来第四功劳的唐甜,致命一击由她打出,功劳与杨成献不相上下,不过她是女将,又来自不出仕的唐家,因此让给杨成献占先。
    至于其他人等,则依杀人头数、指挥的重要性和战场表现等论功。
    三位大佬一一审阅,基本通过,这时就唤来冯小宝的幕僚长崔千寻进来正式上一份详细的奏折。
    这回可是正宗的骈四俪六文章,主要报告交战的总过程,另有附片,交由其他幕僚完成,分为两部分,一是功劳簿,将需要朝廷赏功的将士们的劳功一一报上,二是完完整整的战地日志!
    敌我双方的态势,敌我双方的作战过程,战略决心的下达,将士们的表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冯小宝的参谋制度好处就在于这里,中国历史上打仗打个不停,但很难见到比较象样的记载,多是春秋笔法,经常是一笔带过,弄得后人不知所云。
    参谋制度还没有成为唐军的“标配”,唐军将领多有幕僚,但他们不是参谋。
    而冯小宝这一系统的将领们普遍建立参谋制度,打过仗就有较好的总结,胜在哪里,失误在哪里,一一总结列明,对于军队的好处巨大。
    崔千寻完成了初稿,交给三位大佬传看,刘审礼看毕后道:“我们还忘记了一个人!”
    “谁?”冯小宝忙问。
    “李中书令李敬玄!”刘审礼应道。
    他与李谨行都看着冯小宝,他咬咬嘴唇道:“李中书令确有功劳!”
    他无法抹煞李敬玄的一定功劳,先前整军有功,也算得上是配合冯小宝,对于冯小宝的夺权行为没作任何反抗,现在军中风轻云淡,也不多说什么,更没做到什么。
    微叹了一口气道:“写上李中书令的功劳吧!”
    ……
    刘审礼提醒了冯小宝,他径直去到李敬玄的大帐里看望他。
    李敬玄的待遇不差,最好的酒肉侍侯,除了没有自由。
    “见过李相公!”冯小宝的礼节周到。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而不像后来那样用的普遍,中书令是不折不扣的相公。
    “坐!”李敬玄伸手示意道,他脸色不错,对待冯小宝似乎并无愤懑。
    冯小宝就那么地坐下了。
    “看小宝你容光焕,可知是诸事顺遂!”李敬玄微微一笑道。
    “不错,我清除大非川与西海一线的吐蕃人,沿线修筑堡垒,我大唐已经稳稳当当地控制了这块地方,我也不打算急攻吐蕃,先闲着我们的部队,我准备回洛阳了,不过回之前,我要封大非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