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九节 有什么吃什么-《建设盛唐》


    第(2/3)页

    都是作战部队,度很快,进展也快,他们与后面的辎重早就分开过了,依靠沿途征收的青稞、牲畜为食,长巴约与一些人面较熟的领不打仗了,他们所有时间都在忙乎给大伙儿弄补给,十万人的补给不是小问题。

    这么个背景下,糌粑大为盛行。

    因地制宜,将不去皮的青稞有条件的加上芝麻与碗豆炒熟后再磨成细面,是为糌粑。

    路上带着,食用时用少量的奶茶、奶酪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食用。它不仅便于食用,营养丰富,热量高,很适合充饥御寒,最重要的是便于携带和储存。

    糌粑的问世始于公元七世纪,藏王经常出门带兵打仗,但雪山连绵不断,地广人稀,军队补给不容易,煮熟更不容易,因为海拨高的问题,用上一吨的干牛粪也不一定能够烧开一锅水!因此藏王很是头痛。

    然后,天上的格萨尔王给藏王托梦,怎么不将青稞炒熟磨粉,既便于携带又便于贮藏,藏王醒来,即命部下烧锅磨麦,筹备军粮,青稞秒麦飘香,其加工方法很快传遍了雪山草地。

    韦晞现在贪天功为已有,厚着脸皮说糌粑是他的明,其实藏区人民的明,但他掌握了语话权,说他就是他的了。

    伴随着糌粑的少不得奶茶,韦晞并没有使用酥油茶的方法太麻烦了,而是采取新疆奶茶方法:先将茶水煮沸,然后加入牛奶烧煮,搅匀,待茶乳完全交融后,再加适量的盐即可。

    制法简单,味道很一般,实在话简陋得可以,但就是这样的奶茶,能享用的人只有军官,因为燃料缺乏,重于做糌粑,路上收集到的干牛粪和枯叶枯草枯枝,统统都用在了制作糌粑和煮肉的要务上。

    即便如此,唐军征服吐蕃之旅明面上光鲜,实质大家都饿着肚子打仗!

    十万人的补给对于贫瘠的青藏线负荷不胜其重,尽管长巴约等竭尽所能为大伙儿筹备粮草,但补给始终不足。

    肚子瘪瘪的感觉很可怕!

    为了大家的胃口,为了活下去,有力气打仗,往下走,唐军不得不放弃了一直坚持着的不动藏区动植物的训令,而是见到什么就吃什么。

    于是青藏线上的野牛、岩羊、盘羊、藏羚、藏野驴、白唇鹿、梅花鹿、马鹿、獐子乃止于雪豹、狼、狐狸、野狗统统遭殃,那时期可没有什么动物保护,唐军见着就开弓射杀,吮血食肉,吃得满嘴鲜血,状似生蕃,让同行的吐蕃人都在嘀咕:“唐人不是最文明的吗?”

    反正路遇有气的东西都倒了大霉,唐军钓鱼、网鱼,做水坝围鱼去捕鱼,天上飞的鸟,自有神箭手招呼它们,堪称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统统都是食物,唐人从不挑剔,愉快地将它们吃下肚里。

    归顺的吐蕃人见唐人惊扰了大地万物,大惊失色,惊过去干涉,唐人则争辩说“大将军有令,背脊朝天为人所食怎么好象听起来是广南东路的说法,我们只是遵照大将军的命令而已,他乃天子女婿,说什么都是对的,你们说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