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科举制-《戏游盛唐》


    第(2/3)页

    反倒是黛枝有些释然了,“结果阿爹倒真是敢想敢做,说走就走,我们一家人都被留下,阿爷气急败坏,没几年就过世,家中的兄长才是最辛苦的。没多久,长大一些感觉家里也不怎么关心我,都在讨好这个养家的哥哥,想一想我还是出来了吧。”

    幸福的人如此相似,但不幸的人却各有不同,同是在风尘中漂泊无依的人是最能理解对方的。虽然对珺桃而言,有所依靠就是一种奢求,见过光明的人让人羡慕无比。可得而复失的却比一开始就没有要心碎得多,珺桃从未拥有过什么亲情,自然就没有失去的说法。但黛枝不同,她曾经拥有过完整的家庭,但是一切都失去了。

    珺桃的目光忽然之间带着同情,她不再计较这女孩之前在比舞台是什么模样,一个人的棱角并不是天生的,几乎是环境所导致。

    选官这边倒是一切顺利,毕竟天下选官一事相对于比舞大赛来的重要。宋国公算是讲信用的人,等到罗甘离去后,凭借一些门路还是让柳不闻顺利报名上了,但更多的就没有做,免得自己被扣上徇私舞弊之名,只算得上是行个方便。

    恰逢黄道吉日,长安城内放榜选定了考试时间,柳不闻仔细检阅后,确定考试时间就在后日,一切都要有个结果。随后向青楼请了假,自己最后两天好好准备一下,调整自己的状态,盘缠是赚到了一些,足够对付一段时间的生活。

    从儒家思想,到法家制度,柳不闻已经烂熟于心,诗文之类的也算是略通一二,准备到这里应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柳不闻打算到书屋走走,看看有空没什么好的东西激励一下自己。

    去的时间不巧,书屋门开着掌柜不在,买书应该是不可能的,但长安城内风气良好,里头没人作奸犯科,反倒是井然有序地翻阅书本,看完后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

    穿越三排后的最后一栏,便是一些法制方面的书籍,柳不闻越学习,越能明白为何从古至今推崇“外儒内法”,无非就是以德治人,以法治事。儒家思想可以很好的规范社会风气,以及制定道德标准,让人们各行其道,按照社会分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维护社会的稳定。

    但是,能让时代推动的却是法制,健全的法制才是长远之计,是社会合理运行的依据。柳不闻翻看汉律中的“察举制”,以及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法”,察觉到选官制度的变迁,发出感叹。

    “隋炀帝可真是不得了的帝王。”柳不闻看完后深深感叹。

    站在一旁的王公讶异地转身看着柳不闻。

    “哦?竟然称赞前朝皇帝,这番见解何以见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