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自在逍遥-《道门大门道》


    第(2/3)页

    小,不是把自己压缩局限、觉得自己无用而自卑,而是相对的小。

    只有人的格局和世界观大了,所以人的心量和眼界广了,参照物变得打了,才有资格“小”得起。

    古语有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难道不是应该人无近虑、必有远忧吗——不把当下的问题解决掉,才会积累起来,并在今后造成麻烦。

    非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站在宏观长期的视角去考虑长远的问题,就会觉得现在面临的困境很棘手。

    如果远虑了,眼前的麻烦只是小挫折——天空飘过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

    想要自由自在,还要让自己变“大”。

    那是眼界格局,那是胸襟气度。

    那是,想象力……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有几千里长的鱼吗?没有。

    飞流直下三千尺。

    有那么高的瀑布吗?并没有。

    这是一种发散衍射的对不确定性的瑰丽想象。

    也许精准会让事物被量化和标准化到极致,但同样会限制突破某个量的极限,制约创造性价值的产生。

    仰望星空的时候,人看到的就是大。

    反观自己在星空中位置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小。

    一个人如果根据环境可以“大小”随意的时候,达到自动切换的地步,也就离自在不远了。

    这是一种,位置和角度的,游弋感。

    不是曲意逢迎的变色龙,是为了清晰和景深合适的自动变焦。

    那是一种相对的,距离感。

    《庄子》内篇第一篇——《逍遥游》

    逍遥,似乎是一种比自在更高级、更唯美的说法。

    逍,一个小,一个月,一个走之构成——渐行渐远,越来越小,是为逍。

    遥,一种微妙的既近且远的距离感。

    既能与人与事,在地理距离或参与性上很近很亲,又能随时自如地,起码从心里上抽身而走的状态。

    换言之,与万事万物,在亲密中保持距离,方可自在逍遥。

    举个栗子,把你和爱恋的妻子鼻子贴鼻子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多多少少是有些别扭的,时间一长,难不准保不齐马勺碰锅沿吵起来。

    然后,嗯,所谓小别胜新婚。

    两个人分开一小段时间,稍微隔着点儿距离,你竟然发现自己会或多或少地有些想她。

    自在逍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