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天道剑尊》


    第(2/3)页

    “陛下,府兵制农隙训练,灵活多变,比募兵制适合我大唐当前的现状,微臣赞同宰相大人所言,重启府兵制“又一名大臣接话道

    “陛下,府兵制可以极大的节省大唐的军队开支,微臣赞同宰相大人所言……“殿下响起了大臣们接二连三的附议声,无不是赞同恢复府兵制度

    帝王在得到这么多大臣的赞同意见之后,心中也对恢复府兵制度多了几分自信,正待颁布命令,殿下又传来了一个人反对的声音

    “陛下,府兵制是前朝旧制,若非弊政,先帝也不会下令废止,历朝历代,制度都是在不断的变革,新政产生,旧令废除,还没有恢复前朝旧制之说,恢复府兵制属于倒行逆施,这是历史的倒退,对于恢复府兵制一说微臣万死不敢沟通“

    说话的乃是国子监,太学府最高行政长官,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率先站出来反对恢复府兵制,因为府兵制属于前朝旧制,恢复旧制在儒家思想看来是违背伦理纲常的 ,所以国子监身为儒生站出来反对到也在情理之中,他的话刚刚说完,又有一名大臣站出来反对恢复府兵制度

    “没错陛下,国子监大人所言非虚,先帝当年亲手废止了府兵制度,就是因为府兵制无法满足我大唐的用兵需求,它的弊端不言而喻,尤其是面对突发状况时无法迅速集结军队,缺乏机动性,当年天宝之乱爆发,就是因为各地府兵调动缓慢,无法迅速集结,敌军兵贵神速,常备军兵力不足,导致境内各地守备空虚,洛阳长安相继沦陷,我们现象重启府兵制,这不是在重蹈当年的覆辙吗“

    说话的不是别人,竟是三师之一的太保,同为武官,他从军事的角读阐述府兵制度的弊端,也颇有一番道理,他的话引起了一些其他大臣的回应,尤其是以太师太傅为首的一批大臣率先站出来反对恢复府兵制度

    这给帝王造成了很大的心里负担,帝王神情肃立,陷入了沉思之中,不知该如何抉择,他知道府兵制有它的不足之处,那就是无法像禁军与常备军那样迅速调动,若是其他地方还好,就算有事端发生也不会是大规模的战争,他们完全有时间做出反应,集结府兵平定祸乱

    东都洛阳那边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有虎牢关作为屏障,就算有战端发生,虎牢关守军也可迅速驰援,解东都之困,要知道驻扎在虎牢关的军队有一半都是当年的赢家军旧部,镇西大将赢无殇一手训练出来的部队,这支军队压了西戎整整十几年都抬不起头来,可谓是骁勇善战,名声远洋

    虎牢关总兵大将白虎更是赢无殇昔日最得力的部将,此人八尺修为,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熟读兵法,擅长排兵布阵,是一名不可多得的骁将,尽管因为当年的事情,帝王对白虎等人心有忌惮,可若是守关戍边,保卫东都,帝王对赢家军的实力是绝对放心的,虎牢关守卫可以说是中原版图上最强的一环,没有哪支军队有赢家军那般强悍的战斗力,这也是为什么帝王不敢走马换将,不得不重用白虎的原因

    因为大唐西境,东都洛阳都得仰仗赢家军的镇守,所以重启府兵制,最大的难题便出在了京城长安,长安仅有三万禁军驻守,守备空虚,再加上匈奴吐蕃等一众势力对大唐虎视眈眈,一旦挑起战事,各地府兵无法迅速集结,出兵勤王,长安将陷入危局,帝王就亲历过这种悲剧

    天宝之乱初定,大唐的局面还处于混乱之中,吐蕃大军借机挥师东进,一举攻占 了邠州,帝王这才意识到敌军已经兵临城下了,可防御军队还没有调集起来,不得已只得出逃长安,京城失守,尽管后来白虎星郭子仪亲率大军收复了长安,但京城被吐蕃军洗劫一空,还造成了君王出逃这样的奇耻大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