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回家等着看热闹。 这时期,人的思想很落后,卖女儿的人家在平原是不多了,可是山里穷,从来生下女儿就当是赔钱货。 以前的人嫁女儿都得陪送点嫁妆,山里人穷,没有陪送的条件,儿子说媳妇还要聘礼,就出不起,别说陪送闺女。 从古至今山里人都是卖女儿给儿子凑聘礼,也是条件限制,不卖女儿不行,就会断了香火。 几千年就是这样延续下来的,这就是穷人的专利。 想改变人们的观念,不是一时半会能扭转的,何况人还是很穷的。 山里人攒钱很不容易,大旱就没有收成。 卖女儿的风气不容易刹住。蔺箫这个妇女主任就是专管这些的,改善妇女的地位提告妇女的觉悟,才能扭转人们的思想意识。 蔺箫天天组织妇女开会,宣传国家政策。特别是有适婚年龄女儿的父母,蔺箫挨家的宣传,工作做得很到位。 用女儿给儿子换媳妇儿,也是这里的习俗,都是两家说媳妇困难,儿子岁数大,或是儿子有缺陷,两头都不舍得花钱。 总之也是女儿为儿子牺牲,吃亏的是女儿,换亲男比女大二十岁的也不少。 这样两家差不多谁也不吃亏,只有女儿吃亏,父母是不在乎的。 有的人就想赚一把,或是没有儿子要换亲的,就卖女儿。 卖了女儿给儿子说媳妇还能落一部分,不要给儿子说媳妇儿的是干得,一家人就过个富裕。 拿女儿的婚姻挥霍,就连富裕的人家也有这样干的。 评剧刘巧儿的爹可不是因为穷吃不上饭,他还是很富裕的主儿,只有一个女儿,还卖给五十岁的地主,穷主的人还能得了谁。 国家严令都挡不住这个风气,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是一句箴言。 蔺箫正在吃饭,就听到大门哐的被冲开,跑进来一个姑娘。这些天蔺箫把适婚的姑娘已经认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