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长春堂有不少坐诊的医师。 但陈顺安最放心的,还是这位外科圣手金针李,毕竟经常打交道,知根知底。 由他替自己辨明药材丹药,也更放心些。 “哦,李大夫他今日出诊,去三岔河一棚户看病去了,陈爷你若是着急,可以去一趟,这是位置……” 陈顺安点了点头,告谢一声,转身便出了长春堂。 好在长春堂距离窝棚区不远,也就一街之隔。 “买干柴咧——南山硬木,烧灶旺火!十文一捆,十五文两担!煮饭不冒烟,取暖暖三天!” “长白山参,淮山药王!老爷吃了精神爽,娘子用了面如霜!” “新鲜的河鲜,现捞现卖!鲤鱼跳龙门,鲫鱼赛银锭!哎陈爷,好久没见您,上次买的鳀宝鱼咋样,今天买鱼不?” 途经鱼市,还没走进市集,就有眼尖的摊主看到陈顺安,赶紧热情的招呼着。 陈顺安也不进去,拱手笑道:“今日还有事,改日再来照顾生意。” “哦……” 此言一出,这摊贩脸上的笑容顿时散了去,看也不看陈顺安,又去招揽其他买家。 这些卖鱼的,基本都是鱼帮成员,风里来雨里去,仗着一身水性和弄叉蹚水的本领,身上都有几分匪气。 可没有长春堂伙计那般有‘职业操守’。 好在陈顺安也并不在意,叼着烟杆,咂了两口,驱散鼻腔中的鱼腥味。 而就在陈顺安经过鱼市街头时,他心头忽然浮现奇怪的感应。 陈顺安脚步一顿,诧异的看向鱼市。 这感应有些朦胧,似乎是某种呼喊。 意思混乱不清,断断续续的。 陈顺安神色如常,走进鱼市。 鱼市上人声鼎沸,各式各样凡是能叫得出名字的鱼,只有你买不起的,没有找不到的。 没铺子的,就着几个鱼笼和大麻袋蹲在路边,兜售晾干了的杂鱼、虾皮和新鲜的鱼获。 偶尔抓得一两只‘宝鱼’,那也是待价而沽。 有铺子的,那自然是修着大水池,将凡鱼和宝鱼分别放养,放着冰块保鲜。 还专门聘请功力练到家的武夫,不间断的施展暗劲,震荡池水,打入空气,确保鱼获的新鲜。 而随着陈顺安走进鱼市,他的脑海嗡的一声炸响,有无数道或强烈、或模糊的声音,齐齐传来,震得他脸色发白。 等稍稍适应后,他发现这些声音的来源,似乎就是…… 路口、店铺,那些鱼笼水池里面的鱼虾鳖蟹? 而这些声音的意思,陈顺安也近乎生而知之,明白过来—— “爷爷!” “爷爷爷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