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东凌来使-《春山夜行客》


    第(2/3)页

    晋安王心想:看来这次要一网打尽了。

    酉时,暴晒的日头已收起锋芒,为躲入云层做着准备。孝煜走出安防营,由赵莆陪同,在街上巡视。拐进东梓路时,远远地就看到了闵孝铎,正欲喊他,却见他一扭身拐进了一旁的巷道。孝煜跟着也拐了进去,见他神神秘秘地进了一家外表看上去不甚起眼的茶舍。

    这家茶舍的里间分别在座的有三人,夷国公的贴身管事薛尚甫,户部尚书李学儒,还有一位闵孝铎不认识,此人正是吴州知州白译玄。

    往年吴越徽三州的知州并不需要进京述职,均由松江府知府代劳,但近三年尤其今年这三州赋税锐减,情形过于严重,加之松江府上任知府遇刺,新知府上任仅半年有余,对三州的情形掌握尚不足,中枢阁和阙下门商定还是让这三州的知州进京述职最为妥当。

    “两位大人放心,此前的账目均已填平,任他怎么查都查不出问题来的,即便查出问题来,也是找不到证据的。”李尚书语带娇气,笑眯眯道。

    “得李尚书神诡手段,让公爷和白大人安心不少。白大人,我们以茶代酒,敬李尚书一杯可好?”

    白译玄闻言举杯,相碰后一饮而尽。

    “哪里哪里。大家志同道合,最是难得。薛管事你说是不是?”

    薛尚甫深以为然。“李尚书说的是。公爷常说李尚书是难得的同道中人,知己。”

    李学儒喜上眉梢,笑颜大开,“能为公爷效力,是在下的荣幸,荣幸。”

    白译玄和闵孝铎都不喜这样的谈话氛围,自顾自地饮啜着茶水。待那两人互相吹捧的差不多时,白译玄道:“此次北上,那顾铭屠刚好南下,不知为何,总有种不祥的预感。”

    薛尚甫和李学儒闻言皆收起此前的笑脸。薛尚甫道:“顾铭屠这只鹰犬!公爷说了,等年前这关过去,待到明年三四月东凌国的吴王事成,其他三境骚乱四起,我们就大胜了。所以大家务必要做好自己该做的,莫要轻敌,亦不必过分担忧。”

    “松江府那件事,幕后主使之人是谁,安西王应该已经查到了,却一直未有动作。这件事他不会善罢甘休的!”

    “除掉刘长栎的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查账,以便李尚书那边操作。如今这一目的已达成。至于安西王会如何追究此事,那是我们开始时就心知肚明的。”

    若非父王惨死狱中,而真相是安西王杀人灭口,闵孝铎永远不会参与到这权势争斗中来。当时在台州之所以暗中放掉了闵孝娴母子,只因一时心头不忍,事后想想,确实妇人之仁了,若再有一次,他断不会手下留情!

    “既然当初选了这条路,本候便不会反悔。薛大人不必试探本候的决心!”

    “侯爷多虑了。在下并无此意。如有冒犯,还望侯爷见谅。”

    “本候答应国公爷的事定会做到,也希望薛管事代本候提醒一下国公爷,别忘了我们之前的约定。”

    “请侯爷放心,在下一定将话带到。”

    这位成安侯同夷国公做了怎样的交易,白译玄不知,也不想知。他之所以加入,只因当初那句“你愿意看着安西王就此风光无限下去?”。是的,他不愿意。只要能妨碍他,让他不好过,怎么样都可以!他所求不过如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