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东凌国变-《春山夜行客》
第(1/3)页
世子妃秘密转道回到东凌国一月后,吴王起兵谋反。
叛军攻占了郢都,直逼宫城。若非昶睿王子的数百近卫和护送世子妃前来的俆延朗等十多位武将抵御,宫城眼下恐早已被攻占。
战况危急,世子妃再次劝谏母上,接受安西王的条件,让待命在郢都外的台州守将安世英的部队入境,抵御叛军。
安西王的盟书上言明,作为剿灭吴王叛军的回报:
一,东凌与西咸永结盟友之国。
二,东凌国须将通商的品类在此前的通商协定上再增两成,尤其是丝绸和茶品。
三,着力打击其国内的海盗势力,保护通商大道货船顺利通行。
四,修复与南越和孤竹的国事关系。
让和玹公主始终难下决断是二和三。
当年与西咸联姻时签订的通商协定这三十多年来几经修订,西咸入境和过境的货品已是最初约定时的两倍,如今在此基础上若再增两成,岂非坐实了吴王谋反的理由:她,和玹,公然卖国。这盟书一旦签了,就算保住了王位,也难堵悠悠之口,那些巨商大贾的口诛笔伐会顷刻间淹没这座宫城。吴王之所以拥戴者众,一呼百应,正是因为他打着保护商贾巨富的钱袋子,保护子民口粮的旗号。倒了一个吴王,难保不会再有第二个吴王,第三个吴王……退一步,让吴王成为新主?那她又该如何面对诸位先祖?皇室宗亲焉能保全?吴王此人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并非治国之才,他当权后,国家又会走向何方?
这两年,和玹公主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此番过度思虑,一夜间竟白了头。她多希望此时上天能为她指出第三条路,拯救她的国,她的子民,她的家人。硕王深知公主进退两难,是安慰之语,亦是真心话,道:“要不我去跟王兄商量商量,说不定有转机。”
公主笑道:“这是国是。我们眼下楚歌四面,哪有商量的余地。何况现在也出不去。”
出口后,硕王也知唐突了。伸手轻抚着公主的鬓角,语带哀伤道:“你受累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