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美国驻港领事馆,临时指挥部。 弗兰克·艾布纳将伊万诺夫的尸体照片和那份德文合同的复印件,钉在墙壁正中央。 “一个喝醉的苏联副代表,在自己的公寓里留下一箱子完美得不像话的假钞,还有一份德文的采购合同,然后自己跳海自杀了。” 弗兰克转身,看着中情局的哈蒙德。 “哈蒙德,你闻到克里姆林宫的味道了吗?” “味道浓得呛鼻子。”哈蒙德咧嘴一笑,“这帮伊万们做事还是这么糙,连现场都懒得清理干净。这是生怕我们找不到线索。” 就在这时,卡特推门进来,他换回了一身探员的劲装,眼神锐利。 他将一个密封的证物袋放在桌上,里面是一小块吸满了深绿色液体的棉花。 “头儿,东西到手了。” 弗兰克拿起证物袋,看了一眼。“分析需要多久?” “技术组已经准备好了,最多三个小时。” 弗兰克回到地图墙前,拿起一支红色的笔,在“东柏林”和“莫斯科”的圈子之外,又在香港地图上的“施耐德钟表店”画了一个圈。 三个点,连成了一条线。 “一个仇视美国的德国技术大师,在苏联克格勃的资助和组织下,在香港设立秘密工场,印刷超级伪钞。” 弗兰克的声音很冷,像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 “伊万诺夫是他们在香港的联络人和资金渠道。现在,这个联络人暴露了,或者说,被灭口了。” “克格勃的经典手法。”哈蒙德补充道,“清除掉所有不稳定的环节。” 三个小时后。 技术探员拿着一份报告,冲进了指挥部,脸上带着无法抑制的激动。 “头儿!样本出来了!”他将报告拍在桌上,手指点在一行数据上。 “油墨里有一种非常罕见的稳定剂,代号P7。根据我们的资料库,这种东西是苏联的专利,只在乌拉尔山脉的一个军工复合体的保密实验室里生产!” 报告被递到弗兰克手里。 他看着那行数据,眼神里射出猎鹰般的光芒。 物证。 能把枪口直接指向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物证。 华盛顿那帮人要的东西,现在就在他手里。 “故事完整了。”弗兰克扔下报告,“主谋,技术,资金,动机,证据链条已经闭合。” 他拿起桌上的加密电话,拨通了雷洛办公室的专线。 “雷洛探长,我是弗兰克·艾布纳。” 电话那头的雷洛正在喝茶,语气不紧不慢:“艾布纳先生,有什么指教?” “我现在要你,马上逮捕一个人。”弗兰克的声音不容置疑。 “谁?” “一个叫海因里希·施耐德的德国钟表匠,住在半山,甘道二十三号。” 和记大厦,顶层。 陈山站在那张巨大的香港地图前,手里拿着一根刚刚从雷洛那里传过来的名单。 名单上,只有海因里希·施耐德一个名字。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阿明的号码。 “安排施耐德先生离开。” “山哥,现在?” “现在。” 放下电话,陈山看着窗外。 第(2/3)页